目屯的建议。
现在看来,效果很好。
沪上的报端已经开始发力,明日便将会大肆报道‘汪先生’抵达沪上的盛事。
不仅仅如此,周凉还看到了此间事隐藏的一个信息。
他除了找到‘中立报馆’以及亲近公馆派的报馆之外,还故意找到了有着亲日背景的《东亚日报》,目的就是试探日本方面的态度,确切的说是试探影左祯昭的态度。
《东亚日报》的背后有影左祯昭的影子。
《东亚日报》没有拒绝,选择答应为汪先生抵沪造势,原意共襄盛举,这说明了影左祯昭的态度。
且不提日本内阁、军部对待汪填海政权的态度,影左祯昭出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他是希望见到汪氏的壮大的,最起码现阶段是这样的。
汪氏愈强,日本方面只会愈发重视,而在背后促成、并且对于汪氏影响力很强的影左祯昭的地位愈稳固。
“这说明日本人内部还是有头脑清醒的,他们知道,要追求最终的和平,离不开汪先生和周先生这样的政治领袖的支持。”李萃群在一旁说道。
周凉看了李萃群一眼,微微一笑。
从骨子里来说,对于此人,他目前还不太看得上,不过,现在先结下一个善缘倒也不妨。
“汪先生来上海,顿有拨开乌云见天日之感啊。”经暮云高兴说道。
几人互相看了看,皆是哈哈大笑。
……
送走了周凉,丁目屯、李萃群、经暮云三人突然有些沉默。
“从周先生的反应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经暮云看了两人几眼,打破了沉默说道,“最起码,我们现在主动投靠汪先生,他们是需要的。”
“经兄所言甚是。”丁目屯缓缓地说。
李萃群也是点头表示认可,“还要感谢经兄卓见。”
丁目屯、李萃群一伙只是一支特务力量,虽然有日本人撑腰,但是,最多只能说是攫取钱财利益,但是在政治上想要有所作为是极难的。
向汪填海靠拢,这是经暮云给丁目屯以及李萃群的建议。
经暮云直接对丁目屯以及李萃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丁目屯虽然在国党内部也算是元老,但是,实际上号召力也就那样,别说党外很多人不知道丁兄你,即便是在党内,如若不是系的人,也是很少有人晓得的。
至于说李萃群李老弟,你在党内的号召力还不如丁兄呢。
无论是丁目屯还是李萃群,虽然觉得这话实在是难听,但是,却也知道确实是如此。
经暮云最后给出的建议是投靠汪填海:
汪填海手中没有敢拼敢杀的能人,去了正合适。
丁目屯、李萃群思索商量后,认可了经暮云的提议。
随后,两人便想办法同汪填海方面接洽。
他们不敢也够不上直接联系汪氏,只能绕弯子接近。
丁目屯选择向周凉发出试探性的接触。
丁目屯和周凉都是湖南老乡。
两人虽然不熟,但是,丁目屯有一个朋友兼武杨,兼武杨虽然不认识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