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这是一点儿脑子也没有啊,你瞧这模子,才多大?连一张书桌都比不上的小模子,再加上一桶水,就已经足够产出让电灯泡亮起来的电力了——”
“你说,在天界,仙人是将整个三峡都当做了水库,连白帝城都被淹成岛了,这水库中的水量该有多大,能产生的电力又有多少?能供应多少灯泡发光?”
“这——这!”
那些不以为然的同学,此时才知道自己的确是想得浅了,稍微想象了一下水电站的发电规模,也是吓得面色煞白,说不出话来——他们已经通过人力发电机,认识到了电,对它的运用也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是,把电灯引入照明体系,已经是他们所能想象的极限了,电还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这是这些学员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来的。而按照仙画中所见到的水库规模……便是把自家的衣食起居全都用电力来帮忙了,似乎用到的电量,也只是九牛一毛啊,要有多少人才能把这样一个大水电站生产的电力给用完呢?
就算是再聪慧的学员,此时也是一点思路都没有了,他们才刚明白电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要让他们继续去想象电该如何使用,那积累的确还有些不足,只能完全顺着视频中讲解的思路往前,“一个最基本的水电站模型,就这样生产出来了,水坝、管道、轮机,都是水电站的基础,在地势差足够的河流段,小水电站往往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这是天然摆在我们面前的能源宝库。不过,水电站的诞生同样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水电站的生态影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水电站的航运影响。”
对于生态影响这个概念,学员们就更加陌生了,对他们来说,只要不遇上连年的旱灾,让大江断流,那么江中的鱼就从来都是打捞不完的——这东西难道不就是天生天养,随生随用的吗?
什么禁渔期、鱼道,简直就是在说笑,如今江边百姓困扰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鱼太少,而是鱼太多且太大了,那小鱼船航行到江心去打鱼时,可是要小心,没准就被来抢鱼吃的□□、江马给撞翻了船、拖烂了网,闹出事故来,船翻网破不说,死个人那也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洄游产卵——还有这一说!那大鳇鱼原来还要游到大江上游去产卵——这金沙江果然是大江的源头吗?我还以为源头在岷山呢,不是古语说的吗,岷山导江——”
“是了,拦起了大坝,该如何上去呢?难道是用吊索过货?但货物能如此,人又当如何?”
问题是各式各样的,三言两语介绍的洄游性鱼类,引发的讨论焦点却全在大江源头上——徐侠客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是来为大江溯源的。当然,这是学生意气了,年纪大些的学员则更关注水电站给航运带来的改变:“若是小坝,水位相差不多的话,是不是……就用斗门啊?”
这个观点并不稀奇,因为斗门,也叫闸门,在运河上是很多见的,但凡是有地势差的,有坝有渠的地方,便很自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