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买活 > 1053.评价体系缺失

1053.评价体系缺失

是消极、负面的,只是不得已地容忍着衙门的倒行逆施而已。可是,一旦适应了香山县的环境,陶家,以及另外几户其余村寨搬来的客户人家,便立刻发现这里的日子有多好过了:<br><br>这里的气候,一年两熟到三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田师傅和村长的安排下,米饭可以足足地吃饱,同时,种菜又比种稻子要赚钱得多。只要拿出和山里讨生活一样的劲,一年下来,一家人手里结余个十两银子都不是问题——这还是在不断地添置家什的前提下,倘若家什都置办齐全了,两三年下来,攒出盖个水泥小屋子的钱都有了!?母亲脸上的笑容,变得越来越多了,和父亲一起,他们陀螺一样地忙个不停,每天早起,父亲浇菜,母亲做饭,吃完饭之后,母亲牵着一家人去上扫盲班,扫盲班回来,父亲摘菜,担着去村口和商户结算,回来后做午饭,歇个午觉之后,孩子们大的带小的,都去玩耍了,父母又去地里忙碌,这样到了一天将晚的时候,母亲把今天的扫盲班课程和父亲说一遍,晚上要是还有力气,父亲也会去村里的夜校,在火把的照耀下,认字、做算数,吃早饭的时候,一家人轮流念报给大家听……<br><br>只要是汉人,有机会的话,没有不好学的,尤其是传承北方血统的客户人家,更是如此,从前是没有机会,一有机会,家长就非常注重学习,陶珠儿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姐弟五人从小最害怕的就是考试放榜,如果跌出了班级前十,父母的脸色就不好看。年纪稍长之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就是在村里的几家客户之前,她父母也算是比较开明的,很懂得迎合买地的新政策,对于女儿的培养也很重视。<br><br>实际上,村里很多人家,对女儿往往放任自流,绝不会像是对儿子一样,极度关切、苛责。要说不让孩子读书,拘在家里干活,那是没有的,村长可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现,必定软硬兼施地让他们改正——这是可以写到报告里的政绩,又只需要拿捏手心里的村民而已,何乐而不为呢?<br><br>但是,他们对女儿的态度,相当的无所谓,会读书就读,不会读书,那就出去做工好了,按时拿钱回来也行,没有本事,赚不到钱,那就等到了年纪,在家里的安排下嫁人,换一笔彩礼也好——在买地这样的环境下,还找不到工作,赚不到工钱,也读不了书的女孩子,差不多也都会听凭家里的摆布,是想不到把彩礼钱留给自己,自己找对象,甚至去争取什么立女户的权力的。<br><br>在陶珠儿这一辈,村里的女孩去向就比较繁多了,有些保守的人家,女儿依然是十几岁定亲,甚至偶尔能够听说,有些人家还不到婚龄,就偷偷地去深山里生了孩子,到夫家把日子过起来的也有。<br><br>这种事情按道理来说是违法的,两家人都要受累,但村长有时候碍于种种原因也并不深究:没到婚龄就生孩子,仔细追究起来,夫妻两人都要被判刑,孩子也要被抱走去孤儿院,很多人认为这种事损阴功,而且,毫无疑问和这对夫妻的亲眷,从此算是结死仇了,在一些宗族势力仍存,虽然分家了,但没有完全迁徙,依旧有大量亲眷居住在附近的村子,村长也不敢轻举妄动,若是偶有一二这样的事情,也就装聋作哑了,等到现象更普遍一点,那也要进县里商议,看看是不是要借机再大扫荡一次,把妖氛涤荡,宗族的势力再清扫一通。<br><br>不过,这样的事情,终究是越来越少见了,陶珠儿同辈的玩伴里,早早定亲,婚书如老式一般,写的是出嫁,彩礼留在女家,嫁妆就几床被子的女娘,大概十个里也就一两个。陶珠儿姐姐就立了女户,她的哥哥弟弟基本也都分家出去,或者去壕镜谋生,或者在香山县内找了个差事,竟无人留在香山村里,算是跳出了农门。她父母种了几年菜,攒本钱也开始做起生意>>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傲世潜龙直播算命太准,全网蹲守吃瓜重生九零,回到妻女跳河的那一天!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火影:我大筒木雏田,忍界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