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奉打更人 > 第402章 回家

第402章 回家

    皇宫,御花园。


    垂下明黄色帷幔的凉亭里,黄花梨木制作的八角桌,坐着一道黄袍,一道青衣。


    魏渊和元景帝年岁相仿,一位气色红润,满头乌发,另一位早早的两鬓斑白,眼中蕴藏着岁月沉淀出的沧桑。


    如果把男人比作酒水,元景帝就是最光鲜亮丽,最尊贵的那一壶,可论滋味,魏渊才是最醇厚芬芳的。


    两人在手谈。


    元景帝看着被魏渊收走的白子,叹息道:


    “淮王殒落后,这北境就没了擎天柱,蛮族一时是兴不起风浪了,可东北巫神教如果绕道北境,从楚州入关,那可就是直扑京城,屠龙来了!”


    说话间,元景帝落子,棋子敲击棋盘的脆响声里,局势霍然一边,白子组成一柄利剑,直逼大龙。


    “啧,魏卿今日下棋有些心不在焉啊。”


    魏渊目光温和,捻起黑子,道:“擎天柱太高太大,难以控制,何时坍塌了,伤人更伤己。”


    轻飘飘的落子。


    两人一边闲谈,一边对弈,四五次落子后,元景帝淡淡道:


    “前几日太子遇刺,后宫人人自危,皇后也受了些惊吓,这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人都憔悴了。魏卿啊,早些抓住刺客,让这事过去,皇后也就不用担惊受怕。”


    魏渊看了眼棋盘,投子认输,缓缓吐出一口气:“陛下棋艺愈发精湛了。”


    而后,他起身,退后几步,作揖道:“是微臣失职,微臣定当竭尽全力,尽早抓住刺客。”


    元景帝大笑起来。


    ............


    同一时间,内阁。


    一名穿蟒袍的中年太监,带着两名宦官来到文渊阁,拜见了首辅王贞文。


    没有停留太久,只一刻钟的时间,大太监便领着两名宦官离开。


    首辅王贞文面无表情的坐在案后,许久不曾动一下,宛如寂静的雕塑。


    ............


    次日,朝会上,元景帝依旧和诸公们争论楚州案,却不复昨日的激烈,满殿充满火药味。


    今日朝会虽依旧没有结局,但以较为平和的方式散朝。


    久经官场的郑兴怀嗅到了一丝不安,他知道昨日担忧的问题,终于还是出现了。


    朝会上,诸公们虽依旧不肯松口,但也不像昨日那般,坚持要给镇北王定罪。


    甚至,在勋贵们提出如何消除京中流言、改变楚州两万甲士对此事的看法时,部分文官以呵斥为名,参与讨论。


    而最让郑兴怀痛心疾首的是,魏渊和王贞文全程保持沉默。


    散朝后,郑兴怀沉默的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他:“郑大人请留步。”


    他木然的回头,看见穿公爵冠服的曹国公追上来,脸上带着明显的笑意。


    在郑兴怀看来,这是胜利者的笑容。


    “郑大人,你私自离开楚州,进京告状,自以为携大势而来,又可曾想过会有今日呢?”


    曹国公神态自若,淡淡道:


    “本公给你直条明路,楚州城百废待兴,你是楚州布政使。此时,正该留在楚州,重建楚州城。至于京中的事情,就不要掺和了嘛。”


    他转头看了一眼背后的金銮殿,提点道:“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的意思是,你若见好就收,你还是楚州布政使。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反正楚州离京城几万里之遥,朕对你眼不见为净。


    “呸!”


    回应他的,是郑兴怀的唾沫。


    “不识抬举。”


    曹国公望着郑兴怀的背影,冷笑道。


    .........


    打更人衙门,浩气楼。


    魏渊是郑兴怀散朝后,第一个拜访的人。


    许七安一直关注着今日朝堂上的动静,正要去驿站找郑兴怀询问情况,听说他拜访魏渊,便立刻去了浩气楼。


    但被守卫拦在楼下。


    “魏公说了,见客期间,任何人不准打扰。另外,魏公这段时间也没打算见您呀,不都赶你好几次了吗。”


    守卫和许七安是老熟人了,说话没什么顾忌。


    许七安打人同样也没顾忌,巴掌不停的往人家脑壳上甩,边打边骂:“就你话多,就你话多.......”


    七楼。


    身穿青衣,鬓角斑白的魏渊盘腿坐在案前。


    他的对面,是脊背渐渐佝偻,同样头发花白,眉宇间有着化不开郁结的郑兴怀。


    “京察结束时,郑大人回京述职,本座还与你见过一面。那时你虽头发花白,但精气神却是好的很。”魏渊声音温和,目光怜悯。


    而今再见,这个人仿佛没有了灵魂,浓重的眼袋和眼里的血丝,预示着他夜里辗转难眠。


    微微下垂的嘴角和眉宇间的郁结,则说明对方内心怨念深重,意难平,气难舒。


    “魏公也打算放弃了吗?”郑兴怀沉声道。


    “我很欣赏许七安,认为他是天生的武夫,可有时候也会因为他的脾性感到头疼。”


    魏渊答非所问的说道:“我与他说,在官场摸爬滚打,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做事之前,要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明白其中利害,再去权衡做或不做。


    “如果滚滚大势不可阻挡,就要思退,避其锋芒。咱们这位陛下,就做的很好。只有避退了,安全了,你才能想,该怎么改变局势。


    “许七安这小子,回答我说: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我不管.......呵,粗鄙的武夫。”


    郑兴怀想起许银锣在山洞里说的一番话,明知镇北王势大,却依旧要去楚州查案,他刻板严肃的脸上不由多了些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让魏公说出“粗鄙”二字,恰恰说明魏公对他也无可奈何啊。”


    郑兴怀听懂了魏渊话中之意,但他和许七安一样,有着自己要坚守的,绝不退缩的底线。


    他独自下楼,看见等候在楼下的许七安。


    “郑大人,我送你回驿站。”许七安迎上来。


    “本官不回驿站。”郑兴怀摇摇头,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抱歉,让许银锣失望了。”


    许七安心里一沉。


    两人沉默的出了衙门,进入马车,充当车夫的百里申屠驾车离去。


    途中,郑兴怀描述了今日朝堂的始末,点明诸公们态度暧昧,立场悄然变化。


    “魏公不应该啊,到了他这个位置,真想要什么东西,大可以自己谋划,而不需要违背良心,迎合陛下。”


    许七安深深皱眉,对此不解。


    “魏公有难度的。”郑兴怀替魏渊解释了一句,语气里透着无力:


    “君臣有别,只要陛下不触及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朝堂之上,无人是他对手。”


    “魏公说的三思.......郑大人何不考虑一下?暂避锋芒吧,淮王已死,楚州城百姓的仇已经报了。”许七安劝道。


    郑大人是个好官,他不希望这样的人最后落个凄凉结局,就如他当初在云州,为张巡抚独挡叛军。


    这次没有叛军,这次的争斗在朝堂之上,许七安也不可能拎着刀冲进宫大杀一通,所以他没有发挥作用。


    只能劝说郑大人三思。


    郑兴怀看着他,问道:“你甘心吗?你甘心看着淮王这样的刽子手成为英雄,配享太庙,名垂青史?”


    许七安没有回答,但郑兴怀从这个年轻人眼里,看到了不甘。


    于是他欣慰的笑了。


    “本官是二品布政使,可本官更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但求无愧于心,要对的起自己,更要对的起辛苦抚养你长大的父母。”


    一路无话。


    过了许久,马车在街边停靠,申屠百里低声道:“大人,到了。”


    许七安掀开帘子,马车停在一座极为气派的大院前,院门的匾额写着:文渊阁。


    内阁!


    郑兴怀跃下马车,对门口的侍卫说道:“本官楚州布政使郑兴怀,求见王首辅。”


    看到这里,许七安已经明白郑兴怀的打算,他要当一个说客,游说诸公,把他们重新拉回阵营里。


   &nb>>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混沌道生诀上命昭唐雪中悍刀行:悟性逆天,我能无限顿悟!电力世界的糖果射手命途逆转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