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虽然她想要落户城里找个工作并没有大家想像得那么难,但是,她在两个孩子没有成年之前,真没有想过离开农村。
特别是现在这狂风暴雨马上就要席卷全国了,她就一直怕着这事呢,怎么可能偏偏在这节骨眼上留城。
“也是!这去城里住几天散散心玩玩就成了,真要长住,没有城里口粮本,口袋还真是遭不住。”大队长内心大松一口气,赞同的点了点头。
他就说嘛!晴子是个念情念旧的人,又怎么会说不回来了。
是,饥荒那会儿他们是做了糊涂事,可事情不是都过去了吗?
这几年关系修补维持得也不错,晴子怎么可能会突然离开不回来了。
不过,为了不让晴子再寒心,把人给留下,他们得要更加仔细照顾好这娘仨才是。
不对,听说晴子这次去京城还带回来了一个糟老头子?
他们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大队长想到这,那双眼眸子瞬间发出了异样流转的光彩,“对了,晴子,听队上的人说,你给带回来了一个人?还是位老先生?他……”
“对!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我刚才正想去找您,跟您说这事呢!您就给找来了!”三梓晴笑得很坦然道。
她和阿根叔商量过了,这李老太爷要住在溪山大队养老的事肯定是瞒不住的。
毕竟,队里凭白多出一个人总会有痕迹,她们也总不能一直让老太爷躲着藏着不出门。
所以,与其遮遮掩掩的让大家在背后揣测猜疑,还不如敞敞亮亮的来,把李老太爷介绍给大家,并让其在溪山大队落户,这样也能让老太爷融入溪山大队,让其更安心。
“那位老先生,是个什么情况?”大队长一听,就精神了,询问道。
“也没啥情况,就是个可怜人。”
三梓晴想起李老太爷一生的遭遇,不免露出了悲悯之色,然后对其的一生简要概述道:
“老太爷姓李,名新朝,打小是个孤儿,得了一个京城琉璃厂的一个老手艺垂怜收在身边当徒弟。
但是老太爷一生醉心于工作,并未娶妻生子,把年迈的老师傅给精心伺候走后,迄今为止一直就是一个人。
本来吧,有这个手艺在哪都能吃饭,可是这国家不是政策改变嘛!
他这身好手艺就无处可施,挣不来吃饭的钱了。
老师傅的后就觉得老太爷是吃白饭,不乐意了,就把人给赶了出来。
老太爷无奈,只能在天桥下住着。
家里那两个孩子您也知道,就是个主意超级大的,经常往外跑。
之前幸运,没惹上事,但是这京城,哪里是我们能比的,路上随便抓一人就是那背景好的。
这不就惹上事了,如果不是老太爷的帮忙,恐怕俩孩子还不定怎么受苦受罪呢。
为了报恩,俩孩子就经常往天桥下跑,一来二去,感情就处出来了。
老太爷看俩孩子顺眼,又不忍让一身的手艺带进土里去,就想收他们为徒,但年龄差大了,就换成收徒孙。
我一想,我们一家本就得了老太爷的恩,他又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