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沦陷,不过是棋盘上的一个小小变数,能为他所用,便可继续扩展自己的势力,若无法利用,便可任其消逝。
孙原心急如焚,倏地命人以最快的速度散布消息。流民大营,魏郡最后的希望,若落入董卓之手,魏郡的命运岂非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他深知,闵纯与李历两人,虽为文官,却在此时肩负着决定魏郡生死的重任。闵纯为仓曹,从事流民垦荒、物资分配;李历为田曹,负责流民的建筑、安置。二人各领一方,权力不小,且深得孙原的信任。若此时失去对二人的控制,流民大营便会沦为董卓扩军的跳板。孙原亲自书写密信,语气愈发紧迫:“必保流民大营,不容他军擅入!”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一丝焦急与威胁——此时一旦动摇,便是魏郡的死局,整个大地上都将回响着这声绝望的叹息。
与此同时,孙原召集了郭嘉、田丰、审配、邴原等谋士,深夜在府中紧急商议。阁内的烛火摇曳,映照在每个人紧张的面庞上,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压得人几乎无法喘息。郭嘉冷静地开口:“董卓之心,非止于驻军。他欲借流民之力扩充兵源,意图吞并魏郡,甚至威胁洛阳。若此时交出流民大营,魏郡之势必全盘崩塌。届时,非但流民无家可归,连百姓的生死安危,亦将无从谈起。”郭嘉的眼中,闪烁着如电的光芒,“流民大营,决不能交给他!若他强行接手,必将引起大规模骚乱,若我们不能及时应对,局势便会失控。”
田丰听罢,眉头紧蹙,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魏郡的百姓,早已困顿至极。流民大营虽不能算是家,但已是他们最后的一线生机。若再受外来压迫,必定激起反叛之心。若不能安抚民心,恐怕连魏郡的根基都将随之崩塌。”他的话语沉痛且凝重,仿佛一记重锤,击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原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刀,语气坚定无比:“流民大营,绝不能交给董卓!无论他如何逼近,我必定要保持这片安宁之地,决不能让百姓的希望再次化为泡影。”他一字一顿,仿佛在对所有人宣告,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不能有丝毫退缩。
外面风起云涌,月色如水,邺城的街巷渐渐寂静下来。孙原从府邸出来,踏上青石街道,身后黑衣护卫随行。他的背影在月光下拉得老长,心中的沉重与决然并行。此时的邺城已是风雨欲来,孙原亲自指挥士兵加强防线,严密监视一切动静。与此同时,他安排亲信与流民大营中的闵纯、李历保持紧密联系,确保董卓的任何动作无法渗透进来。若流民大营被董卓吞噬,魏郡的命运将彻底失控,孙原知道,唯有牢牢把握住这两位关键人物,才有可能扭转乾坤。
在流民大营内,闵纯与李历接到密信后,面色凝重,心中激荡如潮。自从流民大营成立以来,二人一直在竭力管理营地,安抚流民,安排垦荒、建筑,一点一滴地将这片废墟重建成一个暂时的庇护所。流民们的田地终于开始有了些微的收成,虽然依然贫瘠,但却比之前的荒凉不知强了多少。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渐有起色之时,董卓的军队如同天降洪水般压迫而来,一切原本的努力,似乎顷刻间化为泡影。
李历眉头紧锁,低声道:“若董卓要来,恐怕不仅仅是图谋魏郡之地。看似直接,却隐有更深的阴谋。难道他要借此机会,撕裂魏郡的根基,顺势吞并一切?”
闵纯眼中寒光一闪,语气决绝:“董卓若真欲扩军,流民大营便是必争之地。只要流民大营得手,便能扩充军力,魏郡的根基岌岌可危。此事关乎魏郡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不能给董卓任何机会!”他语气中的坚定,不容置疑。
两人交换了一番意见,决定加固防线,密切留意周围的动静。流民大营虽不再是昔日的荒野,但它依然是那片无法避免的风暴之眼。在董卓的庞大铁骑面前,保全流民大营,实属不易。
此时的邺城,风声鹤唳,董卓的军队已然驻扎城外,一万五千铁骑的气息仿佛压得空气都变得沉重,似乎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