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眼下的局势,恐怕并不像往昔那般简单。魏郡,乃是当今之重地,若有志之士,岂能让这片沃土荒废?”
话语间,董卓那股霸气的气息愈加浓烈,他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沉甸甸的铁块,压得空气几乎无法流动。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流民大营既然在魏郡境内,若不加以控制,怎能安抚百姓?更何况,流民如潮,若能征兵一部分,岂不是壮大我大汉根基的良机?你魏郡,理应尽早为大军供给粮草,精粮,马匹,也要精粮。你看,这些东西,岂能松懈?”他顿了顿,眼神骤然变得深邃,“至于兵员,更是要选拔精锐,哪怕是流民,亦不容轻视。”
孙原听罢,神色未变,嘴角依旧挂着那抹淡然的笑容。然心中却已起了警觉。董卓此番话,虽表面上看似关切百姓安危,实则暗藏着强行干预魏郡事务的企图。孙原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语气平稳,言辞中却带着一股深深的倔强与坚持:“董中郎英明,所言极是。然而,魏郡地广民多,百姓安危,岂能凭一时之勇而轻率决断?流民之事,乃是冀州所管,尚需归回各郡各县,若盲目征兵,岂非扰民生计?”
他微微低头,目光如水,平静中透着一股深沉的智慧,“流民大营归属于魏郡太守府,乃是民事,董中郎未得魏郡太守许可,便擅自干预,已是越权之举。”言语虽轻,却如同一记沉重的锤击,击打在董卓的心头,让空气中的紧张气氛愈发凝重。
董卓的脸色微变,眉头紧蹙,眼中闪过一抹不悦的神色。孙原所言,正是他未曾考虑到的一点——权力的边界。他的目光陡然变得凌厉,如同两柄未曾出鞘的利剑,直刺孙原的心头。此时,他那沉重的铁甲仿佛也变得愈加厚重,仿佛压得他难以呼吸。然而,他并未立即发作,反而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孙太守,天下动荡,谁敢坐视不管?我不过是为国家考虑,魏郡若是因为一时的迟疑而失去机遇,岂非遗憾?”他的话语如同一股猛风,迅猛而不容抗拒。
孙原静静听着,内心已然警觉。董卓虽然大有权势,但此刻正施展着威逼利诱的手段,若他屈服,魏郡恐怕将成董卓的囊中之物,百姓的生计和安宁也将彻底被漠视。他心头微动,尽管知道自己的立场极为危险,依旧不动声色地反驳道:“大汉之事,岂能凭一时之势所控?我魏郡,百姓乃是我心之所系,非为权力所驱使。”他的声音愈发坚定,“若真要征兵,必当由魏郡太守府有序安排,决不能草率行事,误了苍生。”
董卓的沉默,如同一阵席卷而来的暴风,带着无法掩饰的愤怒与压迫。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紧张,仿佛一根弦被拉得到了极限。虽然表面上依旧维持着礼节,但内心的火花已然爆发,剑拔弩张。
董卓的目光骤然一冷,仿佛冰霜瞬间凝结在空气中。他站在那里,身躯如山般稳重,却浑身透着一股压迫感,犹如一头猛兽蓄势待发。他那粗犷的面庞上,胡须间泛起了几分冷意,目光如刀锋般锐利,直视着孙原,眼底闪烁着不容拒绝的决然与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几乎不耐烦地再次开口,声音低沉,却含着不容反驳的强硬:“孙太守,流民大营乃是魏郡所辖,岂能放任不管?你既然掌管魏郡,怎可坐视百姓疾苦?我董某既为朝廷重将,理应出手主持大局,安抚民众,除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