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
李铁松连忙点头,接着说道:“马老板,我也不绕圈子了。贵公司提出的分期付款以及技术升级的合作方案,我和厂里的高层仔细研究过了,觉得很有可行性。只是在一些具体条款上,我们还想再深入探讨一下。比如说,技术升级的周期和预期达到的效果,以及后续收益分成的具体比例,这些都是关系到双方核心利益的关键部分。”
这时,一直静静坐在一旁的顾振清接过话茬:“李厂长,关于技术升级这一块,我们已经联系了业内顶尖的科研团队,他们拟定了详细的升级规划。预计在半年时间内,就能让生产线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行列,大幅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生产效率。至于收益分成,我们也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和对合作前景的乐观预期来设定的,这个比例既能保障贵厂的合理收益,也能激励我们双方共同为提升生产线效益而努力。”
李铁松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在手中的方案文件上扫过。片刻后,他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听起来确实不错。不过,我还是希望能看到科研团队具体的技术升级方案,以及市场调研的详细数据支撑。毕竟,这关乎到我们厂未来的发展走向,容不得半点马虎。”
马思俊立刻点头应允:“没问题,李厂长。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些资料完整地呈递给您。同时,我们也欢迎贵厂派专业人员,参与到技术升级方案的研讨和审核中来,确保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符合双方的需求。”
会议室里,气氛逐渐从最初的紧张对立,变得热烈而融洽。双方代表围绕着合作方案的各项条款,展开了深入且细致的讨论。每一个观点的提出,每一次意见的交流,都在为这场合作的成功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众人专注的面庞上,仿佛也在预示着此次合作的光明前景 。
马思俊笑着说,李厂长,赵厂长,以及各位龙江厂的领导,我们这是第二次谈判,正因为我们有各自的诚心,才有了这次的见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龙江厂的汽车发动机这条生产线,在国内并不属于一流,虽然不能说它是落后的产能,但它毕竟是濒临淘汰的生产线,如果我说的不那么不得罪人的话,我觉得贵厂的这这条生产线在几年之内就会惨遭淘汰,所以才抓紧时间转让,李厂长是不是这个样子?
李铁生脸色变得呆板,甚至有些不那么高兴的样子,他挤出笑容说,我们这条生产线绝不是什么落后的产能,这条生产线所卖出的发发动机,每年也都在几十万台,每年所创造的效益也在几个亿,我们这是也忍痛割爱,我们能用 6 个亿的资金把它转让出去,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大的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