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经是第三个上榜的皇帝了吧,真厉害!】
【汉高祖刘邦:咦,大明上榜的败家子这么多吗?】
【秦始皇嬴政:上榜了三个皇帝,大明的家底是真厚,居然还没亡国?朕的大秦一个败家子胡亥就折腾完了。】
【女皇帝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说一下,大明的制度朕也学习学习。】
【光武帝刘秀:说真的,三个败家子都没亡国,大明真不得了,朕也想学习学习。】
大宋世界,赵匡胤震惊了。
“不是,这些家伙怎么还想起要学习朱元璋的大明来了?”
按照赵匡胤原先的设想,应该是大家一起快乐的嘲讽朱元璋才对。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
赵德芳在旁边也是一脸的尴尬,道:
“似乎这些皇帝们觉得,多出几个败家子却不亡国,也是一种能力?”
赵匡胤顿时气愤道:
“朕的大宋才一个宋徽宗和宋钦宗,就天天被他们嘲讽。”
“大明都出了三个败家子皇帝,竟然是一致的称赞?”
“简直就是双重标准,他们就是对朕的大宋有成见!”
听到赵匡胤这番话,众人也是默然。
对大宋有成见的原本只是大明,但看完了靖康之变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好像确实是都对大宋有不少意见了。
谁让靖康之变实在是太耻辱了呢?
赵匡胤哼了一声,心情突然又变好了,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龙椅上。
“无妨,反正大明是这盘点视频的主角,朕有的是机会吐槽朱元璋,把面子给扳回来!”
金幕继续播放着。
视频的画面切换到了寝殿,在龙床上躺着一名三十来岁,但却已经瘦得皮包骨的皇帝。
画外音和字幕同时出现。
【隆庆六年,三十六岁的大明皇帝朱载垕突然生病垂危。】
【虽然只有短短六年的执政期,但这位隆庆皇帝提拔了一大批的能臣,如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文官,又有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武将。】
【在这些杰出人才的辅佐下,嘉靖晚期的各种弊政被大量清除,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对外也有“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大壮举,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极大的繁荣了大明经济,俺答封贡代表着草原上的蒙古部族对大明的又一次臣服,是军事和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百花齐放,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就不断下滑的国力于隆庆年间得到扭转,已经立国百年的大明王朝再度变得蒸蒸日上,有了中兴的气象。】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年富力强、仅执政六年的隆庆皇帝朱载垕却因为纵欲无度,英年早逝。】
【大明这艘正在复兴道路上艰难前行的巨轮,就这样突如其来地抵达了历史的转折点。】
宫殿之中,三名头戴梁冠,身着绯袍的内阁大学士快步来到寝殿之中。
其中最前方之人,头发花白,昂首挺胸,面带正气,气势凛然。
【大明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高拱。】
后方一人,年纪约莫四十来岁,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冲和,跟在高拱之后,亦步亦趋。
【大明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张居正。】
在最后方一人,年纪约在五十左右,五官端正,表情中带着几分焦急。
【大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仪。】
三人快步进入寝殿东偏室,龙床上是面色极度苍白,有气无力的隆庆皇帝朱载垕。
在龙床旁边,是一位年仅十岁,一脸茫然无措的男孩。
【大明太子,朱翊钧。】
朱翊钧的身边是一位身着红色袍服的老太监。
若是仔细观察,会发现这老太监身上的红色袍服,比之高拱、张居正等内阁大学士身上的袍服也是毫不逊色,旗鼓相当。
【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龙床后面还有一道帘子,帘子后面坐着两名女子,分别是大明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
高拱三人不敢怠慢,朝着龙床上的隆庆皇帝行礼。
隆庆皇帝艰难地抬起手,朝着内阁首辅高拱招了一下。
“先生,你、过来。”
高拱赶忙上前。
“陛下,老臣来了。”
隆庆皇帝握住了高拱的手,叹息道:
“先生,朕不行了。”
“今后,朱翊钧这孩子,和大明的社稷,就有劳先生了。”
高拱闻言,顿时红了眼睛,道:
“陛下,您、您会好起来的!”
隆庆皇帝虚弱地笑了笑,看了一眼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
“念吧。”
冯保不敢怠慢,拿出一份圣旨,念了起来。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