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这个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同样是大宋朝堂中的风云人物。
政和五年,二十四岁的秦桧进士及第,由于排名靠后,最终只能补官为密州教授这么一个闲职。
但秦桧发奋图强,很快又在大宋朝廷的遴选里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遴选为太学学正。
靖康元年金军第一次南下时,秦桧上书宋钦宗,力主对金国强硬,以吓阻金国。
紧接着秦桧又提出“军机四事”: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种种表现下,秦桧获得了宋钦宗的提拔。
先任命秦桧为职方员外郎,不久改为干当公事,隶属河北割地使张邦昌。
秦桧获得干当公事的职位后大为不满,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对金国强硬,怎么反而成为负责割地求和的官员了?
于是秦桧三次上奏,想辞掉这个干当公事的职位。
种种做法,让秦桧得到了北宋内部主战派的欣赏。
虽然割地赔款的决议已经定了,但主战派终究还是担心主和派在实施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卖国。
于是在主战派的推荐下,秦桧以割地使的身份随同肃王赵枢前往金军大营作为人质,并负责割让土地的具体事项。
赵构听到这里,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也就是说,肃王当时出城来接替本王去金营当人质的时候,秦桧就在肃王旁边?”
王雲点头笑道:
“秦桧不过三十来岁,年纪轻轻,王爷应该对此有些印象。”
赵构脑海之中还真就浮现出一个人。
----秦桧。
赵构恍然道:
“哦,原来是他啊。确实,当时在肃王身边的官员中,就以他最为年轻。”
“那后来呢?”
王雲开口道:
“后来议和成功了,金军北撤。秦桧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后升为左司谏。”
“到前几天咱们离开汴京的时候,秦桧已经是御史中丞了。”
“什么?”赵构颇为惊讶,“他这个升官速度也太快了吧?”
太学学正,一般是从七品或者正八品官。
御史中丞在元丰改制之前是正四品,如今则是从三品官。
也就是说,秦桧在一年时间里由从七品升到了从三品,官升八级!
赵构深吸一口气,突然明白了过来。
“秦桧这家伙,怕不是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吧?”
王雲点了点头,沉声道:
“自从朝中主战派领袖李纲被陛下罢黜出京之后,秦桧如今已经是主战派最重要的几名大臣之一。”
“许多人都认为,假以时日,秦桧必然能接过李纲的衣钵,成为主战派的又一个出色领袖。”
“王爷,这汪伯彦是秦桧的恩师,咱们可不能听他几句话就信了他的。”
“您若是对汪伯彦掏心掏肺的拉拢,他反手联系秦桧把您卖了,那可就不好了。”
赵构一拍大腿,对着王雲道:
“本王这下算是全搞明白了,若非是王大人你的提醒,说不定就要栽在这汪伯彦手里了。”
“那我们还是赶紧离开相州吧,免得生变。”
赵构现在是想找个地方待着静观其变,但有了秦桧这层关系在,汪伯彦的相州就不安全了。
王雲点头道:
“臣觉得,明日王爷可以动身继续北上,前往磁州。”
“磁州?”赵构又一次疑惑了。
“磁州是宗泽那个老家伙坐镇吧,他可是很坚定的主战派啊。”
在金军南下的过程中,宋军虽然败北连连,但也同样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爱国大臣。
宗泽就是其中之一。
宗泽在六十岁之前,因为时常抨击朝中弊政惹怒了当权者,辗转各地,起起落落,基本没当过什么大官。
但在靖康之变来临后,宗泽临危受命,脱颖而出。
前不久,宗泽奉命只带着十几名老弱兵卒北上磁州,在这里组织义军抵挡第二次金军南下。
磁州在第一次金军南下时就已经被荼毒过了,郡县凋敝。
宗泽到来之后力挽狂澜,短短时间内就组织起了一支过万人的军队,并接连击退了金军小股部队对磁州的骚扰,一时间声势大振。
就在赵构离京议和之前,宋钦宗刚刚颁布旨意,将宗泽任命为“大宋河北义兵都总管”,统领大宋在黄河以北的所有义军。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看都是纯得不能再纯的主战派了。
王雲竟然建议赵构去宗泽那里,的确让赵构非常意外。
王雲沉吟片刻,正色道:
“臣就直说了吧,金军南下,汴京难以守卫,乱世即将到来。”
“这种乱世之中,王爷若是想要有所作为,必须要在手中握有一支军队。”
赵构点了点头,道:
“但宗泽他愿意为本王所用吗?”
王雲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