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经历过那么多的打击,却依旧不改光复大汉的志向。
一次次从挫折之中奋起,才有了现在三分天下的资格。
三分天下,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但别忘了,和刘备三分天下的人是谁。
曹操,大宦官的孙子。东汉末年的大宦官,什么地位不用说了吧?
曹操的老爹曹嵩还当过太尉,虽然这太尉是买的,但也是大汉皇帝亲自认证的不是?
曹操年轻的时候就能和袁绍这种四世三公,当世最顶级的世家子弟在一起称兄道弟。
毫不客气地说,像曹操这种家世,即便算不上当世顶级,也绝对属于当世一流了。
曹操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才能,但这种成功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太让人意外的地方。
孙权的家世,就要比曹操弱很多。
但孙权有个牛到逆天级别的老爹孙坚啊。
历史上真正击败了吕布,一己之力干碎了董卓集团,传国玉玺都成为战利品的牛人。
还有一个号称“江东小霸王”的孙策。
老爹和大哥又猛,死得还够早,直接留下一整个江东给孙权继承。
孙权就是那种完全不需要考虑打江山,就考虑守江山即可的幸福二代。
刘备呢?
啥也不是。
家世?一个卖草席布鞋的能有什么好的家世。
出身,所谓的刘皇叔,听着很牛。
但拜托,从西汉到东汉都四百年了,按二十年一代,都特么二十代人了。
满天下姓刘的,辈分能当皇叔的人,没有八千也有一万,甚至可能更多。
刘备的老爹死得还早,让小时候刘备只能和娘亲相依为命,卖草席布鞋为生。
就这种家世,这种出身,和曹操孙权相比,说一个地狱开局绝不为过。
刘备拜师卢植,卢植压根没把他当回事。
认了个大哥公孙瓒,结果被袁绍干碎了。
再认个大哥陶谦,陶谦死了。
第三次认大哥曹操,被吕布偷袭,家没了。老婆孩子第一次被抢走。
后来感觉老曹不靠谱,改认袁绍做大哥,袁绍也被曹操干碎了。老婆孩子第二次被抢走。
第五次改认大哥刘表,刘表也病死了。
刘备的人生如果到这里就戛然而止,那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恐怕就是——五姓家奴的失败一生。
换一个人来,别说是五次失败,能撑过一两次的,都是人生强者。
刘备经历了五次失败,依旧没有放弃。
他甚至还决定创业!
和孙权联手,赤壁打退曹操。
搞定法正张松,瞒天过海拿下益州。
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过后,刘备打下了自己三分天下的基业,成为和曹操、孙权抗衡的另外一人。
假如给同时代的人一样的资源、出身、家世,想要复制曹操的人生是最容易的。
想要复制孙权的人生,有一定难度。
想要复制刘备的人生并最终获得刘备一样的成功,几乎没有可能。
至于赵构……
赵构的失败和刘备的失败比起来,啥也不是。
赵构从始至终,都拥有一整个王朝的资源可供调遣。
赵构最惨的时候,也拥有整个王朝的半壁江山。
而刘备呢?刘备最巅峰、最成功的时期,也才仅仅是三分天下得其一。
最成功的刘备都比不上最惨的赵构!
刘备的敌人是曹操孙权,是五子良将,是周瑜黄盖吕蒙陆逊。
赵构的敌人……不会真有人觉得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和兀术这些家伙配和五子良将、周瑜黄盖吕蒙陆逊相提并论吧?
要不是有赵构这种弱智皇帝在,都不用岳飞出马,岳云张宪王贵就足够把金国碾碎了!
所以,刘备是发自内心地看不起赵构。
这个赵构,实在是太废物了!
诸葛亮笑呵呵地摇了一下羽扇,开口道:
“这一次宋金两国之争,肯定很有意思。”
刘备笑了笑,随后问了一句。
“丞相觉得谁能赢?”
诸葛亮想了想,道:
“从视频反应的情报来看,臣斗胆认为,岳飞死后,天下大势在和不在战。”
“完颜亮逆势而动,除非奇迹发生,不然此战他应该是无法获胜的。”
张飞咦了一声,惊讶道:
“就赵构这个烂皇帝,也能赢?”
诸葛亮哈哈笑道:
“赵构虽然烂,但在面对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和兀术时都能保住半壁江山。”
“这完颜亮看起来就不如宗翰、宗望和兀术,赵构自保就更没有问题了。”
张飞哼了一声,道:
“一天就知道自保,这赵构也是怂包一个。”
“若老子是赵构的话,早就御驾亲征杀到这种金国的甚么鸟中都去,摘了金国皇帝脑袋了。”
“简直可惜了岳飞这种英雄!”
蜀汉群臣连连点头,均以为然。
关羽叹了一口气,道:
“岳飞啊,若是能生在咱们这个时代,说什么也要让他当咱们四弟才对。”
张飞哈哈笑道:
“他若是高兴,他当三哥,俺当四弟也行!”
刘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若是当真能有岳飞在大汉,一起北伐曹贼,东征孙权,一统天下。
似乎,还真是挺好的。
刘备翘着嘴角,陷入了遐想中。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镜头一转,已经是金国行在,汴京。
【对于完颜亮撕毁和约进攻南宋的做法,金国朝廷中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对力量。】
【这种力量虽然在完颜亮的强力杀戮和打压下被迫潜伏,但从事实的角度来说,金国内部已经形成了不愿意开战的主流呼声。】
这种呼声并非金国自然形成,而是南宋方面有意为之。
一个很冷的知识是,宋朝的士大夫们的确不会打仗,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们就没有办法对付异族了。
士大夫们最擅长的,是玩心计,搞潜伏渗透。
以北宋为例,当年澶渊之盟后北宋表面上答应和辽国互市通商,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禁止出口给辽国的。
其中最被严厉禁止的是两种,铜钱和书籍。
铜钱其实很容易理解,古代的钱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不像现在印钞机一开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流到辽国的铜钱多了,北宋本身能流通的货币就少了,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但为什么要禁止书籍呢?
北宋可是出了一个改进了印刷术的毕昇,真正让书籍实现了走进千家万户。
在北宋之前,想要入仕,不但得有时间读书,还得有钱买书!
有很多珍贵书籍,有钱人家也不一定把书卖给你。
毕昇之后,就算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咬咬牙也能给儿子买几本书来读。
只要能支撑儿子脱产学习,就有希望凭借科举达成阶级晋升。
辽国人也很好奇。
不是,你们北宋烂大街的书,凭什么和铜钱一个地位,不给我们出口?
人性本贱,越不给我的东西,我偏要弄来看看是什么玩意。
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
许多辽国贵族接触到北宋的书籍之后,直接沉迷了。
几千年华夏文明,无数辉煌历史。
多么博大精深的东西啊。
对辽国这些草原游牧民族来说,那种巨大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大量的辽国贵族在接触到这些华夏经典之后,迅速地汉化了。
他们更加疯狂地搜集各种华夏文明书籍,最惊人的时候,一本在辽国畅销的书籍甚至能卖出同等重量的黄金!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一个辽国贵族对华夏文明奉若圭臬的时候,这个贵族内心究竟是更认同辽国,还是更认同大宋呢?
用一个现代流行的词语来说,这个辽国贵族其实就是一个“精宋”。
北宋士大夫们,凭借着这种和平演变的方式,在辽国内部发展了大量精宋。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