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赵昚也吸取了教训。
之前任命的宰相史浩,就是因为没有请示赵构,才刚刚上任就搞出了陕西吴璘大败的事情。
所以赵昚觉得此次任命宰相,还是先请示一下赵构,让自家父皇把把关。
赵构一听到赵昚的主意,顿时就皱眉了。
“你用谁不好,怎么老喜欢用这个张浚?”
赵构是真的烦透了张浚,所以才两度说出“朕虽亡国,不用张浚”的话。
可赵昚倒好,先启用张浚作为枢密使,现在竟然还要让张浚来当左相!
赵昚闻言,只能干笑不止,又把张浚的话给复述了一遍。
赵构摇了摇头,对着赵昚道:
“朕已经告诉过你了,张浚就是个只会吹牛的废物。”
但凡张浚有点才能,赵构都不会让张浚活到现在。
说到这里,赵构心中突然一动。
对啊,张浚本来就是个废物嘛。
既然是废物,朕为何要担心他出任正宰相呢?
赵构脸色顿时变得和缓了不少,对着赵昚道:
“皇帝啊,你想要张浚当宰相,老者也不说你什么,朝政都是你治理嘛,选什么宰相是你说了算。”
“但是,汤思退才是右相,就算要换宰相,也应该由汤思退进补左相,张浚进补右相,这才符合大宋一直以来的宰相制度。”
“不然,这左相动不动就越级提拔,你让将来的右相还怎么安心给你办事?”
“宰相进补制度,自然是有其道理在的嘛。”
赵昚一听,也是迟疑了一下,道:
“可张浚当年也当过宰相啊,父皇。”
赵构正色道:
“说得好像汤思退没有当过一样!”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现在汤思退是右相,就应该由他来进补左相。”
“等什么时候汤思退罢相了,你再让张浚这个右相进补左相也就是了,能费得了多少时间?”
赵昚一听,好像也真是这个道理,便点头道:
“父皇教训得是,孩儿明白了。”
于是很快赵昚就发布圣旨,让汤思退接任左相,张浚接任右相,仍兼枢密使。
汤思退既然接任了左相,获得了议和的主导权,那么也就和张浚起了冲突。
张浚的意思是,要赵昚把行在迁到建康府,以表示皇帝赵昚对北伐的强硬态度。
有了这个态度,各地的将军、官员们自然就会对操练军队上心。
而且也能凭借这个态度,在进行之中的议和获得更大的谈判空间。
汤思退对此自然是极力反对。
在议和过程中,汤思退不但愿意将上一次北伐中收复的四州之地全部归还金国,同时还愿意按照绍兴和议时候的旧制度,让赵昚这个皇帝跪受金国皇帝完颜雍的圣旨。
别的也就算了,但是让跪受圣旨这一条,赵昚一看到汤思退的奏折上来,直接气炸了。
“混账东西,这个汤思退怎么敢的!”
“朕是大宋皇帝,除了皇天后土和历代祖宗,谁有资格能让朕对其下跪!”
愤怒之下,赵昚直接提笔写了一份御批:
“不准!”
没想到,汤思退在得到了赵昚这份御批之后,竟然再一次将其呈送上来,并附带了一条新的话。
“臣斗胆奏请,以宗社大计,奏禀太上皇帝而从事。”
赵构的退位,其实是比较彻底的退位。
当了太上皇帝的赵构,是真不管事了。
平时除了赵昚主动提及国事之外,其他时间赵构就在宫里享受玩女人,外面的事情理都懒得理。
所以汤思退才有此一条奏请。
赵昚一听,更加生气了。
“好啊,这个家伙不但要朕对金国皇帝下跪,还想要拿父皇来压朕是吧?”
赵昚再度做出了御批:
“金虏无礼如此,卿犹言议和。今日虏势非秦桧时比,卿之议论,秦桧之不若!”
这就是把汤思退当成第二个秦桧了!
汤思退见状,直接冷汗滚滚,傻眼了。
秦桧的子孙虽然活得好好的,秦桧本人也在死后极尽哀荣,但当今皇帝陛下曾经在明里暗里多次说过:
“秦桧,国贼也!”
也就是因为赵构的存在,不然赵昚早就把秦桧的所有谥号、哀荣收回,把秦桧子孙们统统发配了。
被赵昚斥责为第二个秦桧,这下场还能好得了么?
汤思退赶忙召集主和派群臣各种商量,很快就得出了一个锦囊妙计。
“相公,咱们只需要先把张浚给想办法罢退了,再坏了边防军备。”
“嗯,再让使者在和金国议和时,有意无意透露一下。”
“等金国南下,边军败退如山倒,陛下除了倚重相公议和之外,还能有其他的路吗?”
汤思退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言之有理,那就这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