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648章 刘恒对功臣集团的态度,王娡刘彘母子出场争夺太子之位

第648章 刘恒对功臣集团的态度,王娡刘彘母子出场争夺太子之位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汉景帝批准了处斩晁错的旨意后,中尉陈嘉立刻出发前往晁错府邸。

    此时的晁错府邸之中,布设一个灵堂。

    陈嘉看了一眼灵堂,心中不免有些波动。

    这灵堂并不是晁错的,而是晁错父亲的。

    晁错父亲在知道汉景帝下达了削藩旨意后,就自杀了。

    按照常理,一个人自杀后,儿孙应该守孝。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提倡父母死后辞官守孝。

    这是晁父为了拯救儿子晁错的最后努力。

    只要晁错辞官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可惜……

    陈嘉按住心中的情绪波动,走入灵堂之中,见到了晁错。

    “晁大人,陛下请您即刻入宫议事。”

    晁错沉默片刻,站了起来。

    “还请陈大人稍候,我换一身衣服。”

    很快,晁错坐上了马车,跟随陈嘉一路朝着皇宫而去。

    从晁错家里去皇宫,需要经过东市。

    在东市门口,马车停下。

    “来人!”

    陈嘉一声令下,晁错立刻被制住。

    陈嘉随后拿出旨意,高声宣读:

    “……晁错,即刻处斩,弃市!”

    在陈嘉的命令下,晁错被当场腰斩于东市门口。

    【晁错的死,宣告着汉景帝打算借助儒、法之力打压黄老学派功臣集团的努力彻底失败了。】

    【随后,功臣集团的领袖之一,周勃之子周亚夫以太尉的身份出征。】

    【军队、武器和各种物资飞速到位,数日后朝廷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出征了。】

    【在功臣集团的全力襄助之下,七国之乱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被彻底平定了。】

    【西汉朝廷的实力原本就强于发动叛乱的七国,加之还有梁国这样的大诸侯国站在朝廷方面和七国死战,这场战争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并无什么太大悬念,在此略过。】

    【参与叛乱的七名诸侯王都被诛杀,首鼠两端的齐王刘将闾也在朝廷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畏罪自杀。】

    【这场叛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三个月,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汉景帝时期的朝局。】

    【汉景帝在这之后虽然接连打压了功臣集团陶青、周亚夫等多名领袖,但终景帝一朝,功臣集团和黄老学派思想依旧牢牢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功臣集团在诛杀了吕氏外戚后又一次大获全胜,主导了整个西汉政权的走向。】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啧了一声,大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面前的群臣。

    “想不到啊想不到,朕的这些老兄弟生出来的子孙,居然比朕的子孙还要厉害很多呢。”

    “你们这些家伙居然不教一教朕怎么育儿,哈哈。”

    刘邦在笑,但在场的所有功臣集团成员没有一个人能笑得出来。

    赢,是好事。

    可这种事情被刘邦发现,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萧何叹了一口气,站了起来。

    “陛下,臣年老昏聩,已经无力承担丞相府的繁忙事务,还请陛下允许臣辞职归乡,回沛县颐养天年。”

    陈平第二个站了起来,恭敬道:

    “陛下,臣多年为国效力,已经忽略家中妻儿多久,还请陛下允许臣辞职回家多多陪伴妻儿。”

    周勃等人更不必说,纷纷站起来请辞。

    刘邦看着面前的这些臣子们,叹了一口气。

    “怎么,你们这是要抛弃朕吗?”

    萧何忙道:

    “陛下,臣等不敢。大汉永远都是刘氏的大汉,臣等也永远都是刘氏的忠臣。”

    刘邦哼了一声,道:

    “那此事就容后再议!”

    ……

    当天晚上,刘邦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太子刘恒。

    “关于萧何等人的事情,你怎么看?”

    刘恒惊讶地看着刘邦,过了好几秒才道:

    “事涉丞相,自有父皇乾纲独断,儿臣如何敢置喙呢?”

    刘邦嘿嘿一笑。

    “朕要是想做决定,朕当时就做了,难道朕还需要看萧何他们的脸色?”

    说着,刘邦随意地将几份奏疏往刘恒前面一推。

    “朕也没几年好活了,你想不想办萧何他们,就是你一句话的事!”

    刘恒闻言,陷入了长久的迟疑。

    刘邦也不着急,平静地等待着。

    过了好一会,刘恒直起身体,郑重开口。

    “父皇,儿臣以为,眼下并无命萧丞相等人致仕的必要。”

    刘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淡淡道:

    “说说你的理由。”

    刘恒道:

    “其一,自金幕出现以来,儿臣亲眼见证萧丞相是如何处理各种事务,推动大汉各项改革的。”

    “若是将萧丞相等人一并勒令致仕,新任丞相恐怕对各种改革没有这么理解,会出一些本不该有的问题。”

    刘邦笑了一声。

    “萧何那家伙讲究的就是一个无为而治,在这种地方上喜欢瞎折腾的时候,的确挺有用的。”

    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的确是大汉“金幕时代”开启后的一大助力。

    朝廷这边主要负责的是把各项改革措施放下去,然后由各地郡县自行视情况决定。

    这样一来,地方上的自主性被极大的激发了。

    好些个出身普通,只能当个县令这辈子就到头的官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漂亮的政绩脱颖而出,晋升到更高的位置。

    此外,还有大汉这些年科举的进士们,一个个也是信心满满雄心勃勃,要干出一番政绩。

    朝廷方面的放手,让地方官们减少了许多束手束脚,放手大干。

    篓子的确不少,但政绩更多!

    对汉初这个一穷二白的世界来说,捅的篓子再大能大到哪去?

    但只要干出政绩,那可就无比醒目了。

    总之大汉现在的情况在刘恒看来就四个字——生机勃勃。

    刘恒觉得眼下的情况或许不是最好,但已经足够好了。

    既然足够好,就没必要换人。

    刘邦看着刘恒,道:

    “萧何自不必说,曹参陈平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但朕想问你的是,朕死了,你确定能控制得了他们?”

    刘恒微微一笑,点头道:

    “当然可以,父皇。”

    “您忘了咱们的新式军队了吗?”

    “如今的新军,已经不再是几个将军就能决定一切的冷兵器军队了。”

    功臣集团的真正能量,在七国之乱就能看出来。

    对军队的掌控力!

    汉景帝一退让,功臣集团一出手,七国的叛军立刻就被打得土崩瓦解。

    军队是保卫皇位的基石,当功臣集团掌控的军队能直接改变战争局面时,任何皇帝都对他们无可奈何。

    因为啥?家丁!

    功臣集团是可以在自己家里培养一支家丁的。

    这样的家丁,拿出来作为冷兵器军队的骨干,悍不畏死,勇往直前,自然就能带动一切,大杀四方。

    可大汉新式军队,结构变了。

    功臣集团的家丁们不再是军队的主心骨了。

    取而代之的,是装备和火枪火炮的常备军。

    这些常备军的士兵们兵饷是朝廷发的,军功是朝廷认的,将官也是忠于朝廷的。

    最重要的是,常备军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

    有常备军在,功臣集团的家丁们也就只能被边缘化,靠边站了。

    这种情况下,大汉皇帝让不让功臣集团的人当主帅,其实也都能赢。

    刘邦就有意识地在做这件事情。

    大部分功臣眼下其实都集中在长安。

    边境上的开疆拓土,都是由非功臣集团的将官们负责进行。

    有了血与火的淬炼,那些将官们的成长是非常快的。

    反之,功臣集团许多人都还局限于当年冷兵器的思维中,对怎么领导一支热兵器军队并不在行。

    而且,大汉也没有诸侯国藩王来和功臣集团里应外合,不可能出现第二次七国之乱。

    种种因素之下,刘恒非常笃定地认为。

    这些功臣集团,掌控不了大汉军队了!

    没有军队的功臣>>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零者天穹之前篇上门女婿叶辰鬼神老公,别太坏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九极太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