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651章 董仲舒出场,汉武帝找到方向,窦漪房再度出手压制刘彻

第651章 董仲舒出场,汉武帝找到方向,窦漪房再度出手压制刘彻

面都没见过。

    由于董仲舒知识过人,许多人闻讯前来拜在他门下求学,这也让他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很快,董仲舒也被汉景帝任命为儒学博士。

    由于董仲舒所在的公羊派思想过于激进,被其他儒家学派所忌,担心董仲舒会给儒家带来当权黄老学派的雷霆打击,故而董仲舒并没有被选入东宫负责教授当时的太子刘彻。

    直到刘彻登基,下达旨意求贤,董仲舒的奏疏才和其他公车上书的士子们奏疏一起 ,送到了刘彻的案头。

    御书房中,刘彻打了一个哈欠,放下了手中一名来自法家士子的奏疏。

    “这些法家人,想法倒是挺不错的,但晁错……不合实际!”

    想到晁错,刘彻就打消了启用法家的念头。

    法家做事,急急燥燥,晁错就是前车之鉴。

    刘彻可以用法家的人,但绝对不会用法家思想来作为自己的治国纲领。

    一名太监走进来,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陛下,该安歇了。”

    刘彻看了一眼时间,随口道:

    “朕再看一会。”

    等太监退下之后,刘彻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难道堂堂大汉,除了黄老之外,真的就没有一个能帮助朕的思想学派了?”

    刘彻对于赵绾等儒者的主张其实也不够满意。

    孔孟的道理是很好的,但刘彻需要的不是道理,是制度、是办法!

    在刘彻看来,孔孟所在的时代是封建诸侯国争霸的时代,他们提出来的制度和办法连封建诸侯都搞不定,更何况是如今大一统的汉朝?

    伴随着这种无奈,刘彻又拿起了一份新的奏疏,随意地扫了一眼最开头的署名。

    “董仲舒,儒学博士……嗯,又是孔孟的长篇大论吗?”

    看着看着,刘彻的表情渐渐变得专注了起来。

    “天人感应?有点意思……”

    这份奏疏中,根据儒家孔孟精要和《公羊春秋》,提出了“天人感应”这个词。

    所谓的天人感应,简单说就是这个世界存在一个和人间世界相互感应、影响的天道。

    人间安稳,天道就和谐。

    人间不安,天道就会随之变动,反过来影响人间产生更大的动乱。

    那导致天道不安,人间动乱的根源是什么呢?

    是人间不够“大一统”。

    所谓的大一统,简而言之,就是思想要统一。

    整个人间思想统一了,天道自然也就稳定了。

    国家也就强大了,君主自然也就会以万世明君的身份载入史册了。

    怎么样才能让思想统一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摸了摸下巴,缓缓开口:

    “有点意思。”

    他继续看了下去。

    在天道和人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皇帝!

    皇帝是天子,皇帝的一言一行不但能影响天道,也能影响人间。

    故而,皇帝便是天下间最至高无上的那个人,是天道在人世间的代言人。

    臣子和皇帝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应该尊卑有别。

    皇帝是主,臣子是仆。

    所有臣子都应该尊奉皇帝的命令去办事,不应该有任何的质疑。

    刘彻看到这里,眉头彻底舒展开来。

    “不错,非常不错!”

    这篇奏疏中,“天人感应”是对上天和人间的联系阐述,“大一统”是对思想的阐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具体的制度和方法。

    最重要的是,最后这部分极力倡导的加强皇帝权威、权力,削弱臣子地位、权力的段落,简直说到刘彻的心里去了!

    刘彻在当太子后,多次跟随父皇汉景帝刘启上朝。

    他亲眼见证刘启在很多时候被周亚夫等大臣们怼得哑口无言,不得不收回成命。

    刘彻是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的。

    这份奏疏,让刘彻太满意了。

    【董仲舒的上奏让刘彻很高兴,便连续三次追加问题。】

    【而董仲舒也连续三次做出了让刘彻极其满意的回答,让这位年轻的大汉皇帝看清了未来的道路。】

    【刘彻将董仲舒点为“举荐贤良之首”,并亲自召见了董仲舒。】

    画面中,董仲舒毕恭毕敬地对着刘彻行礼。

    刘彻也不废话,开门见山。

    “董仲舒,朕想知道,你所谓的‘天人感应’,具体是如何?”

    董仲舒赶忙开口道:

    “回陛下的话,所谓的天人感应,具体的表现就在于天灾。”

    “若是君主所作所为与天道不合,那么上天就会在人间降下初步的灾祸。”

    “此时,只要君主能及时悔改,顺应天道,灾祸自然就会消弭无踪。”

    “可若是君主执迷不悟越错越深,上天降下来的灾祸也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出现亡国灭种的危机。”

    刘彻闻言,愣住了。

    这什么鬼?

    大汉这个时代,天灾人祸其实是不少的。

    即便是文景之治这种公认的盛世期,大汉各地郡县时不时都会爆发一些洪涝灾害、旱灾、雪灾、蝗灾、瘟疫等等。

    若按照这种天人感应的理论,岂不是出点什么灾祸都全是皇帝的错了?

    扯淡!

    刘彻想到这里,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但还是继续问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真能铸造大一统?”

    董仲舒正色道:

    “回陛下,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是想要从世人平日的行为中来铸就大一统。”

    “可纵观如今天下,世人固然是书同文车同轨了,却并未真正实现大一统。”

    “臣以为,这是因为秦始皇并未在思想上真正统一的缘故。”

    刘彻皱眉道:

    “思想上没有统一?秦朝就是以法家思想治国的。”

    董仲舒道:

    “秦国虽然是以法家治国,但秦始皇在朝廷中设立了博士的官职,让诸子百家的学者们担任。”

    “臣以为,应该彻底禁绝所有诸子百家的学说,完全消灭他们,摧毁他们的书籍,不允许任何儒家之外的思想在大汉内部传播。”

    “这样,才是真正的大一统。”

    刘彻又一次陷入了沉吟中。

    思想上的大一统?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

    诸子百家的存在,对皇帝来说,会很乱。

    用黄老治国,会被儒家、法家和其他学派抨击。

    用儒家治国,会被黄老、法家和其他学派抨击。

    用法家治国,会被儒家、黄老和其他学派抨击。

    ……

    总之,不管皇帝用什么样的思想治国,总会被大部分的思想学派抨击。

    是真的乱,也是真的烦。

    以前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年代,诸子百家就代表着大部分的中层和底层士人。

    诸侯都需要拉拢数量庞大的中层、底层士人来增强国力,所以会允许“百家争鸣”的出现。

    可现在大汉都已经统一了,并没有什么拉拢中底层世人的需要了。

    如今所有的士人都只有给大汉效力这么一个选择!

    若是把士人们全部都变成同一个流派,那皇帝自然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了。

    假如天下都是儒家士子,皇帝以儒家思想治国,这些儒家士子们总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说皇帝用的治国思想是异端,是错误的了吧?

    当然,也不一定需要是儒家,也可以是法家等其他学派。

    但从眼前来看,儒家士子是天下最多的。

    那么,用儒家一统思想界就是阻力最小,投入精力最少的选择。

    又和董仲舒就各种细节问题探讨了一番,年轻的皇帝缓缓点头。

    原本遮掩在刘彻面前的迷雾,此刻已经散去了许多。

    刘彻已经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这暂时还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前进的路上不可避免地>>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柯南之米花署长的科学加点渣男白月光回国后,豪门千金她不装了踹太子,嫁皇叔,重生嫡女掀翻皇朝幸福食堂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民国:关东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