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千艘郑军船只从海面上密密麻麻,浩浩荡荡而来,瞬间就淹没了定海方面出击的清军舰队。
无数船只上的火炮不断轰鸣,掩护着郑军士兵们登上海滩,犹如蚂蚁一般密密麻麻地对定海炮城发动了进攻。
郑军炮火之猛烈,甚至连定海炮城上的上百门火炮都无法阻拦。
仅仅两天时间,郑军就顺利地攻克了定海。
定海是满清东南方向水师所在地,长久以来一直都严重地威胁着郑军北上和海上通往倭国的运输线路。
在攻破这座城池之后,再无后顾之忧的郑成功继续率领舰队渡海北上。
画面一转,一名黑衣人借助夜色的掩护,悄然进入了满清苏松提督马逢知的府邸之中。
马逢知似乎早有预料,在一间密室里接见了这名黑衣使者。
使者拿出一封信,交给马逢知。
马逢知拆开一看,是郑成功的亲笔信。
“……我军大兵将至,兄可按之前约定,举兵响应。”
“待江南重归大明之日,便是马兄封王之时!”
马逢知看完信,伸手将信放在烛火上烧掉,随后对着黑衣信使开口道:
“你回去禀报国姓爷,马某人很快就能做好准备,只等国姓爷捷报传来!”
黑衣使者点了点头,在马逢知管家的带领下秘密离开。
等使者离开后,马逢知身后的屏风处又转出两人。
“提督大人,咱们真的要反清复明了?”
马逢知轻笑一声,摸着胡须淡淡开口:
“反清复明?”
“那得看郑成功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他若是能打下江宁,不,南京,本官自然愿意举事相随。”
“他若是没这个本事,本官可不想成为第二个金声桓、李定国!”
【满清苏松提督马逢知立场摇摆,虽然并未立刻举事响应郑成功,但也按兵不动,给了郑成功一次绝佳的机会。】
五月十九日,郑成功率领麾下三千余艘战船,将近十二万兵马从吴淞口进入长江。
进入长江之前,五艘船只悄然脱离了郑成功的队伍,在崇明岛对面的码头停靠,投降了满清。
“我乃朱成功前军前阵马龙,特来投靠大清!”
得知消息的满清崇明总兵闻讯赶来,接受了这一次的投降,并很快清点了一番这些郑军的装备。
“……共计兵丁及家属男、妇一百四十三口,携带装备有:”
“红衣炮十三位,铜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枪、鸟枪十杆。”
“火药四十二桶,连桶共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
“铁碎子一百零五桶,连桶共重五千一百九十斤。”
“铁盔甲四十二顶,铁甲二十六身,铁蔽手九副,铁裙九条,铁遮窝十四副。”
“尚有棉盔甲、刀、箭、长枪、藤牌若干。”
(注:这些数字出自佟国器上奏顺治皇帝的《三抚捷功奏疏》原文,并非作者胡编乱造。)
写着写着,这位满清总兵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喃喃自语。
“他娘的,这反贼郑森是抢了大清国库?”
“一个小小的前镇将,麾下不过百余人,竟然能有如此精良之装备?”
一旁的师爷闻讯插了一句嘴,道:
“大人,那郑家可是如今咱们这边海上最大的海商,据说单单是用来前往倭国、吕宋一带运输货物的船队都有上万艘,每天的进账怕不是足有十万两!”
总兵闻言,不由脸色一变,下意识露出羡慕表情,舔了舔嘴唇。
“娘的,难怪这郑森只有区区几个小岛,却能养出十万大军!”
“还好,他钱虽多,打仗却是个废物。”
“若是这笔钱被反贼李定国拿到手里,啧啧,那就真的是不堪设想了。”
师爷跟随这总兵多年,早已经是铁得不能再铁的心腹,闻言低声笑道:
“大人这话就不对了,纵然是李定国得了这笔钱,咱们无非就当一次反清复明的义士罢了,又有甚不堪设想的?”
总兵哈哈大笑,伸手敲了师爷一记暴栗。
“就你滑头,这样的话是随便能说的吗?”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