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那个时候邑姜才发现,自己儿子的成长、发育阶段,自己错过了好多。自己的儿子,至少已经将令姬姨娘视同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br><br>现在,邑姜听到自己的儿子终于当着外人的面,开始维护起这个“蠢女人”来,心头的火有些压不住。但看到儿子的唇边开始渐生的绒毛,邑姜也知道,姬诵再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便要成人。到了那时随时可以继承其父的西伯侯之位,若是将来灭了商,地位更是尊崇。所以,现在该给足孩子脸面和尊重。<br><br>邑姜强压住了心头的火气,开口朝姬诵问道。<br><br>“令姬姨娘对父亲说的,现在商王已然崩逝,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大周无法发起灭商之战。让父亲下令准备春季发动灭大唐国的战争。我觉得令姬姨娘说的颇有道理。”姬诵看了看自己的母亲、外公以及两位叔父,口气很是坚定地说道。<br><br>“我……”姜尚不听还罢,这一听,顿时眼前一黑,便要跌倒。幸亏边上有两个正当壮年的姬旦、姬奭二人一把将其扶住。<br><br>“诵儿,你缘何如此想?”姜尚稳了稳心神,也开始正视起这个自己一直当做小孩子的外孙来。<br><br>“商王崩逝,按礼制,我们确实是三年内不能发动灭商之战。奭叔去岁立春节开始奉父亲之命,整顿军务,力求两年内灭商。现在过去了马上一岁,商王便崩了,父亲当时的军令自是要废除,或者再推迟两年。但奭叔与众将士,以及各诸侯国和方国这一年的努力、国政厅这一年的筹备,若是因着这事放下或者推迟,那可真是让人泄气啊。”<br><br>“奭叔曾教导过我,说战阵之时,要一鼓作气的道理。父亲去岁立春节,在国政厅抱恙给众人鼓舞的场景诵儿现在想来还热血沸腾,若是就此泄了气,我不知道以后……”<br><br>“外公去岁当着一众重臣、各诸侯国和方国首领的面,拍着胸膛保证说,在父亲发动灭商之战之前,定会劝说大唐国在我周、商之争当中,至少保持中立。现在马上过去一年时间了,我若听说的不错,好像外公这一年给大唐国多次去过书信,那大唐国的首领姜林都没给外公一个准确的答复。可见其人确实还未看清形势,或者其本就是商王之婿,其即便能看清现在的形势,但碍于其妻的身份,大唐国也无法在将来的周、商之争中保持中立。”<br><br>“再说,这大唐国自五年前侵占了虞国,将势力直接发展到了大河边孟津渡口那里,现在彻底成了一个阻挠我周东进路上的一个拦路虎。现在即便是其能保证在我周、商之争当中,保持中立也未必可信。我听说大河边上,交通东西、南北的几个大的渡口,这大唐国现在都设了关卡,平时贸易商队以货物的价值课商税、行人按人头收通行费。到时候我大军开拔通过孟津之时,以这姜林以往的卑劣行径,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来,到时候我们几万人马、粮草辎重,光是给这大唐国上税都要把国库上空了……”<br><br>“对了,我还听说,大唐国域内已经彻底拒收贝币。甚至还将其国内的铸币推行到了其他诸侯国和方国,便是连我西岐城的市面上都开始用上铸币了。到时候我们就是想上税,也没那么多铸币……”<br><br>“所以,我思来想去之下,觉得既然军队、国政厅已经准备了一年,我们何不现在主动出击,将大唐国先收拾一番。至少将大唐国南边的安邑城以及几个小城收回,这样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