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保等人,姬诵在这些人面前都是要恭恭敬敬的,要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所应该具备的品性来。但这并不代表着孩子就真的没脾气,现在姬诵听母亲如此一问,也有些抹不开面子来,眼睛瞪得更大,望向邑姜的眼神甚是凌厉。<br><br>“~!@#¥%……”姬发拽了拽边上令姬的衣服,叽里呱啦说了一通旁人听不懂的话。<br><br>“侯爷是想问诵儿,关于太师之事,诵儿是怎么想的?”令姬将自己听到的不清楚的言语对姬发道了出来,见姬发点了点头,庆幸自己没翻译错误。<br><br>“父亲,母亲。我外公自祖父的时候开始,便一直殚精竭虑、尽心辅佐祖父、父亲。现在算下来已经有数十年,这数十年里外公的辛劳,诵儿是知道的。不但诵儿知道,便是我周国朝野上下,提起外公,谁人不是称赞不已。”<br><br>“可是,人力有穷时,任外公再是天纵之才,数十年的治国早已经将外公劳累的身、心俱是疲惫。每每看到外公坐在他那躺椅上昏昏然的样子,诵儿这心里着便酸楚不已。”这么多年享受了极好的贵族教育的姬诵在这个时候,竟然还知道先给自己的外公戴一通高帽,先将自己的母亲稳住,可见其确实也是非常人。<br><br>“嗯?然后呢?”邑姜的口气微微缓和了些,但看到被姬诵护在身后的令姬,心中的那股醋意仍然没有消退。<br><br>“早些年,诵儿听说过大唐国对我周国属下之虞国以及其他诸侯国、方国做的那些事,还有令姬姨娘的弟弟狐舅舅的事,我这心中的愤懑之情便无以言表,后来我就立志要将大唐国灭掉。而外公给我讲了一个道理,亦是他在五年前,大唐国刚占领了虞国时他去安邑城听其师兄所言讲的,大唐国的姜林对大唐国军中高级将领授过课,有一节课讲的便是战阵之时的各种策略,其中有一篇称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br><br>“诵儿听完外公所讲的道理,立刻也明白了过来,既然我将大唐国树为平生最大之敌人,那么我就要去了解大唐国的人、事、各种治政之策。如此将来才能更好地针对大唐国制定各种对策。”<br><br>“可是,这大唐国的防范太严密了,诵儿派出去的密探要么就是折了,要么就是打探的净是一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东西。不过,其中有一件事确是很有趣,就是大唐国去岁刚刚推行的退休制度。这制度讲的是凡男子年纪到了六十,女子到了五十五岁,无论官居何职,也不论担负着多么重要的职责,都必须强制退休。这一点类似于我周国的致仕,但不同的是这退休是全民,而我们的致仕仅限官员。”<br><br>“其推行的这一制度,从大唐国政务院发往各地的公文上看,目的是为了让民众到了晚年都能得到充分的歇息,安度自己的暮年。但诵儿自己想了想,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姬诵说到这里,故意停了停。<br><br>“还有什么重要的目的?”邑姜听儿子的长篇大论听得有些投入,现在见姬诵停了下来,很是配合地追着下文。<br><br>“保持其官僚系统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