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
朦胧的日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下丝丝缕缕的光影。
赵长天刚刚告别凯瑟琳和布兰妮。
心情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复杂难明。
凯瑟琳的柔情与不舍仍在心头萦绕。
布兰妮的遭遇也让他感慨万千。
而此刻,他怀揣着这些复杂的情绪,回到了酒店客房。
还没等他来得及坐下歇口气。
手机铃声便急促地响起。
打破了房间内短暂的宁静。
赵长天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王崇仁董事长。
他赶忙整理了一下情绪,接起电话。
电话那头,王崇仁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长天,你现在到我房间来一趟。
有要紧事和你商量。”
赵长天不敢有耽搁。
简单应了一声,便匆匆出门,向着王崇仁的房间走去。
轻轻敲响王崇仁的房门。
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进来”。
赵长天推门而入,只见王崇仁正坐在窗前的书桌旁。
面前着一些文件资料。
他眉头微皱,眼神中透露出凝重与深思。
看到赵长天进来,王崇仁微微抬起头,示意他坐下。
“长天啊,”
王崇仁缓缓开口,“这次项目签约,你功不可没!
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不过,咱们虽然成功签约。
但接下来的初期落地实施阶段,也很重要。
一个小差错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把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王崇仁顿了顿,目光紧紧地锁住赵长天,“我考虑再三,打算把你留下来。
再奋战几天。
处理合同签署后的关键后续问题。
你这边,有什么意见吗?”
赵长天微微挺直了脊背,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毫不犹豫地回答:“董事长,我没意见,一切听从您的安排。
您放心,我一定想尽办法,坚决完成好任务。”
王崇仁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微微点头:“好,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失望。
跟你一起留下的,还有李明达和张伟华。
李明达在工程技术上相当有造诣,实践经验丰富得很。
张伟华呢,信息技术是他的强项。
有他们两个配合你的工作,我心里踏实多了。”
赵长天心中暗自记下这两位伙伴的专长。
他深知,接下来的任务艰巨,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离开董事长房间后。
他迅速拨通了李明达和张伟华的电话。
通知二人到酒店会议室集合。
赵长天率先来到会议室。
此时会议室里空无一人。
他望着长桌,脑海中已经开始思索即将与英方展开的交流细节。
不一会儿,李明达和张伟华匆匆赶到。
两个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
李明达身形高大健壮,走路带风,眼神中透着技术人员特有的专注与执着。
仿佛对工程难题有着天然的征服欲。
张伟华则略显清瘦,面容白皙,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
三人围坐在会议桌旁,赵长天率先打破沉默。
将董事长的嘱托详细地传达给他们。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二位,董事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咱们,是对咱们的信任。
接下来这几天天,直接关系到项目能不能顺利开个好头。
所以,咱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
说着,他看向李明达,“明达,你在工程技术方面是专家。
接下来就由你负责跟进工程技术细节,和英方工程团队紧密对接。
务必确保施工流程、技术标准精准落地,绝不能出一点岔子。
你有信心没?”
李明达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声音洪亮:“赵哥,您放心!
工程技术这一块,我就是把关的‘门神’。
一定把每一个细节都研究透,让英方心服口服。”
赵长天满意地点点头。
又转向张伟华:“伟华,你的信息技术专长可是咱们的‘秘密武器’。
你负责搭建与国内技术团队的高效沟通桥梁,保障信息实时共享。
要是遇到技术难题,得迅速协调国内资源,协同解决问题。
这可是咱们的‘秘密武器’,千万不能断。”
张伟华推了推眼镜,神色坚定地回应:“赵哥,我明白!
信息畅通就是胜利的保障。
我一定确保国内外团队无缝对接,让技术支援随叫随到。”
分工既定——
紧接着,他们前往英方办公地点。
与英方相关人员汇合后。
便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资料梳理工作中。
会议室的长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图纸、数据报表杂乱无章地摆放着。
赵长天深吸一口气,率先拿起一份施工技术方案。
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
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手中的笔不时在方案上圈圈点点。
似乎在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李明达则俯身在工程图纸上。
他的存在,使双方的沟通更为顺畅。
在工作和交流过程中。
英方的工程负责人托马斯,提出了一个关于施工工艺衔接的关键问题。
他眉头紧锁,语气带着几分疑虑:“赵,根据我们这边的实际场地情况。
你们方案里提出的这个施工步骤转换。
我担心会出现时间延误以及质量风险。
毕竟我们要赶在既定工期内完成,而且得保证质量达标。”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桌上摊开的场地平面图上比划着。
眼神专注地看着赵长天,等待回应。
赵长天微微点头,示意明白对方的担忧。
然后看向李明达:“明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