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不必过于担忧。”她继续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决断,“我更倾向于将这些宝贵的工程师们暂时安排为应急抢修队和预备力量,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还有他们一起,利用之前获取的那些宝贵资料,尝试制作组装一些相对简易的工程机器。”格琳娜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期待,“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装备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装和创新,这样既能提升我们的生产效率……至少,他们是这样说的。”
一想到那些工程师在解释的时候,有些结巴和为难的样子,格琳娜就只感觉到一阵的无奈。
那些工程师们在说出相反意见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紧张,只是单纯的不太擅长表达出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语言。
他们的思维如同精密的机械,每一个齿轮的转动都充满了逻辑与智慧,但要将这些复杂的想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毕竟,专业的事情就要专业的人来做。
对于那些工程师来说,将自己的专业术语和想法解释成外行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实在是一个需要跨越的鸿沟。
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公式、数据和模型,而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语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好在格琳娜也懂得一些最为基本的工程机械知识,在有些磕磕绊绊的交流当中,也算是得知了那些工程师们大概的想法。
陈树生:【是他们主动提出的?】
“他们应该是先自行讨论了一番,甚至可能已经开始着手尝试实验了……毕竟他们来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虽然没有拿出实物来但却很有底气还有自信心。”格琳娜也算是了解那些工程师都是什么性子的人,在没有一定的把握下那些工程师可不会一起来向她提出这个想法。
并且这些人可不是纸上谈兵的那种理论派……而是绝对的实干派。
毕竟,陈树生所穿戴的那套外骨骼装甲,也是在这些人的倾力帮助和无数次的调试之下,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让他再次站立起来。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陈树生现在所穿戴的这套外骨骼装甲,其密封性并不尽如人意。
这并非是因为工程师们的疏忽,而是因为这套装甲原本就不算是完全成熟的产品。在最初研发出来的时候,虽然有大规模列装的打算,但却并没有针对实战环境进行过升级改造。
因此,其上不少技术和设计都尚处于摸索和完善阶段,尚未完全成熟。
说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产品也行,但这样的评价其实有些过于苛刻了。
毕竟,这套外骨骼装甲虽然因为人形的限制没能大规模地给士兵们使用,但其背后的相关技术却并没有因此而沉寂下去。
相反,在战后重建工作中,这些技术反而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
有不少的相关技术被巧妙地运用在了土木工程当中。那些配备了关节稳定器的民用起重装载设备,虽然体型上并不算是特别的庞大,但却能够在狭窄的建筑内部承担起重、支撑、固定以及切割、钻孔、焊接等一系列工地上所有的繁重工作。
它们就像是工地上的多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