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分守麻家口、杨刘、马家口、河阳,加强诸津要守备。
同时,晋廷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神武统军皇甫遇等率兵万余,水陆并进,疾趋马家口阻截。
李守贞等人赶到马家口时,契丹步骑万余已于河东筑垒,正掩护后续渡河。
到这里,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还以为没有陈云、二郎神助阵,他一样可以率众灭了后晋。
然而耶律德光没有高兴太久,事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反转。
李守贞等趁契丹军半渡而击,拔东岸契丹军营垒。
东岸契丹军遂溃散,被溺死、俘斩各数千人。
西岸的契丹军军心亦大受打击,不敢渡河南下,仓皇北撤。
在晋军主力分兵支援东线马家口的同时,耶律德光抓住机会进攻戚城。
晋军北面行营军先锋指挥使石公霸首先遭遇契丹骑兵,就迅速被包围。
高行周、符彦卿率领的北面行营军前军前去救援,随后亦陷入契丹军队的重围。
御营使景延广收到求援后,坐视三位大将被困于戚城。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又一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以为这一次定然能赢了。
谁曾想,异变再升腾。
晋帝石重贵闻知后,即亲率侍卫亲军前去解围,与坚守戚城的高行周部,里应外合,大破契丹军,遂解戚城之围。
一时间,契丹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首先,契丹军无法度过黄河,那就无法对后晋朝廷形成有效的致命打击。
其次,如今后晋不仅做好了全面防御的准备,甚至还隐隐形成反攻,如果契丹军此时撤退,极有可能会被反围剿。
元城。
耶律德光黑着一张脸望向下方诸将士,好几次想要破口大骂。
最终,他深吸了一口气,还是没有骂出声来,只是一脸疲倦的挥手,“赵延寿留下,其他人出去。”
诸将士不敢违令,纷纷离开了屋子。
赵延寿站起身靠近,恭敬的问道:“陛下,留下臣,有何要事吗?”
耶律德光苦笑不迭道:“朕此前未曾听国师话,导致他负气离开,你说,是不是朕错了?”
赵延寿心里的确认为耶律德光这件事做错了,但他哪里敢说出口啊。
他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没错,国师也没错。”
耶律德光略带好奇的问道:“哦,此言何解?”
赵延寿道:“国师乃神仙中人,他可能兴许推算到了什么,只是不方便告知我等,故而此前他希望陛下能够接受后晋的投降,先争取一点好处再说,但是陛下虽然贵为天子,但到底不通鬼神,怎么可能知晓国师的意思?我军当时占尽了优势,换作任何一个皇帝过来,不论是汉高祖刘邦,还是唐太宗李世民,我想他们都会如此选择,故而,我言国师没错,陛下,你自然也没错。”
耶律德光听到赵延寿将他和汉高祖与唐太宗相比,顿时心情好了不少,“唉,如今连连失利,朕有些后悔不听国师之言。”
赵延寿道:“臣认为,此番我军虽败,但未必没有希望打赢这场战争。”
耶律德光眼前一亮,询问道:“卿有何妙计?请道来。”
赵延寿道:“晋诸军沿河置栅,皆畏层不敢战。若率大兵直抵澶渊,据其桥梁,晋必可取。”
耶律德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思考了一阵子。
他越想越觉得赵延寿这个提议可行。
并且他很想证明即便没有陈云助阵也能打赢此战。
于是乎,耶律德光立马道:“把行军图拿来我一观,再做打算。”
赵延寿立刻去拿行军图。
两人在屋子里商量了很久,最终确定此计可行,然后唤来诸将士,商议与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