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选择有恶行的散修或妖魔下手。
但姑且不说散修恶行轮不到他来执法,有些底线,一旦打破,就会不断被打破。
所以如非万不得已,南奕都坚持只用自个新鲜出炉的人皮来作为本钱,满足「人言纸」施展神通之需。
哪怕「人言纸」改用写诗的方式隐藏信息,南奕也无所谓。
反正,「人言纸」所言,本就不可全信,需要他仔细斟酌虚实。
写成诗词,固然会隐藏部分信息。可只要用心,基本还是能摸清头绪,比如楚客,即是指南奕自己,燕檄则是指北伐檄文等。
然后与此同时,某些关键信息,却是再明显不过,反而更加容易注意到。
比如,血丹。
南奕看向“血丹”二字,总觉得有点耳熟,似是曾有耳闻。
他确信自己本人没有接触过所谓血丹。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如果正面接触过,以他成为修士后的记忆力,绝不会忘。
但他既然觉得耳熟,便说明“血丹”之事与他隔得不远,或许叫他捎带着耳闻过几句。
于是,南奕闭眸,穷搜记忆,回顾自己穿越以来的所有经历。
不多时,南奕终于想起了自己在哪听到过“血丹”二字——不仅一次,还是两次。
第一次,乃是永恒明火教在袭扰南天城之时,曾以《福报》曝光世家黑料,提及楚郡赵家,养有蓄奴队拐卖稚童,行采生折割之举;等稚童年长,赵家人还会痛下杀手,摘取五脏六腑以制血丹。
南奕当时心思主要在马良身上,没怎么在意《福报》内容,印象不深。
此时想起《福报》所载赵家事迹,南奕进而又想起了第二次听闻,乃是以「人言纸」打探孙九执过往。
在瀛州岛,得知孙九执即为南海妖魔使者后,南奕曾以「人言纸」打探孙九执过往,大概知晓了齐郡元家事迹。
只是南奕当时没想起赵家事迹,光顾着琢磨孙九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