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择日走红 > 第四百章 梅开二度(一万一千字!)

第四百章 梅开二度(一万一千字!)

暂时没有考虑读研。

    估计就是那一次把赵德钟教授给得罪了吧。-

    雪簌簌地下了起来。

    陆严河从教室出来,看到下雪,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李治百和颜良要不要一起去吃火锅或者麻辣烫。

    他在三人群中at了他们俩,问他们晚上有没有空。

    结果,李治百晚上有直播,颜良也要录节目,两个人都要深夜才能结束。

    颜良说:我这边结束估计都凌晨了。

    陆严河只能遗憾地作罢。

    大家都越来越忙,时间上也越来越难凑上。

    正低头看着手机,打字回“好吧”两个字,忽然就跟前面一个人撞上。

    陆严河下意识地就开始道歉:“抱歉。”

    一抬头,发现竟然是赵德钟教授。

    “赵老师。”陆严河连忙打招呼。

    赵德钟看见他,轻哼了一声,说:“走路看手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陆严河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点头,说:“是,抱歉,刚才在回一个消息。”

    “回消息也不能够走路看手机啊。”赵德钟说。

    陆严河只能继续道歉。

    赵德钟这才黑着脸走了。

    陆严河有些无奈,但是也不知道说什么。知道赵德钟就是看他不顺眼——其实,陆严河也大概猜到,那一天刘桥约他出来,大概是早就先提了一句陆严河想要读研,在找研究生导师这种话,不然,刘桥也不可能冒冒失失地直接说陆严河想读研,其实可以读赵德钟教授的研。没有赵德钟的默许,这种事情,当然是要导师先点头同意,才有学生的事。

    不过这其中的弯弯绕绕,陆严河现在也不可能去跟刘桥问清楚了。

    就他们现在跟刘桥的关系……

    当然,就算跟刘桥关系还在,这种事情,刘桥也肯定不会承认。

    陆严河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得认真地去跟赵德钟解释一番。

    如果说赵德钟真的就是因为他不肯读研究生而对他有意见,那就是赵德钟的问题,他有什么偏见也不管了。可如果因为刘桥在其中说了一些惹人误会的话,而让赵德钟对他有了偏见,他也不会就让误会这么持续下去。

    于是,陆严河追上了赵德钟。

    “赵老师,您现在有空吗?我可以跟您聊一聊吗?”

    赵德钟有些诧异地看了陆严河一眼,一直绷着的、黑着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感到诧异的慌张。-

    学校里很多教授,其实本质上还挺单纯的。

    因为他们打交道的人相对都是单纯的。

    所以,你可以从很多四五十岁的大教授身上看到其他四五十岁人身上罕见的愤青、理想主义的那一面。

    赵德钟坐在陆严河的面前,本身还有些板着脸,不说话。

    可随着陆严河慢慢地把他读书、演戏和上一次跟他一起吃饭的前因后果都讲出来以后,赵德钟的脸色就慢慢地缓和了下来。

    “之前确实也纠结过一段时间,要不要读研,因为想读书,也感兴趣。”陆严河说,“但是,相比起做学问,写论文,其实我发现我更喜欢的是自己读书,而且,客观的原因也摆在那里,这几年我的影视项目很多,非常需要时间,我如果继续读研,那又会面临两边都无法专心做的境况,两边都要做,结果两边都做不到。”

    赵德钟嗯了一声。

    “所以,现在暂时不读研是我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陆严河说,“赵老师,我不知道刘桥是怎么联系您的,但我从别的同学那里听说,您对我不读研这件事有点介意,怕您误会,想跟你解释一下我的想法。”

    赵德钟说:“你能把这些事情想得这么清楚,我支持你做这样的决定,不过,既然你说你爱读书,也爱文学,那就不要因为拍戏很忙,就放弃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能忘了读书。”

    陆严河从赵德钟严肃的语气里听出了些许谆谆之意。

    他很感动,也庆幸自己来找赵德钟解释了这件事。-

    十二月十六日这天,陈思琦给他发了一个消息,说:《跳起来》这一期冬日特刊的实体书销量,突破了三十万册!

    陆严河看到这个数字,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这个数字,该怎么说呢?

    这样一个数字,即使是放在十年前,纸媒还在盛行的时代,也依然是能打的数字。

    在那个时代,也能算得上是畅销杂志了。

    更不用说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了。

    陆严河:真好!太好了。

    陈思琦: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报纸的想法,但我不想做一个传统的报纸,我要做一个能让读者感到“有份量”的报纸,他们能够从我们的报纸上,读到网上、自媒体上都读不到的内容。

    陆严河:?

    陈思琦说:这份报纸要以“文化”为主要概念,而不是文学,你看,我们这么多人,在这么多个高校,认识这么多大教授,实际上我们最清楚哪些老师有真才实学,而且有本事把专业知识讲得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

    陆严河脑袋里面轰的一声。

    哈?

    他突然就意识到一件事,这不就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随着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网络以后,慢慢掀起来的“知识付费”吗?所谓的网课。

    陈思琦这是想要通过一张报纸,一张售价只要一块钱的报纸,让这个世界的人们得到同样的体验?

    陈思琦说:就像我们很多同学会去其他的学院蹭课,而且,我们老师的一些网课发到网上,也有很多社会人士也会看,不是只有在学校里的学生才对文化感兴趣,文化也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阁的东西。你跟秋灵姐还有她男朋友周书宇教授录那期《城市游记》,很多人就反馈,想要让周书宇教授常驻这个节目。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仍然有大量的人对“文化”是有需求的,无论是真的需求,还是心理上的需求。

    陆严河听陈思琦说完,内心更震惊了。

    他真的没有想到,陈思琦竟然靠着自己就洞悉了这样一个社会心理。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在说,网络的海量信息让很多人都不爱看书了,碎片化阅读挤占了大家进行长时间阅读的能力。

    但在这个现象出现的同时,却也同样让很多人的心中都希望能够读到一些有意义、有文化的内容。

    我们讨厌给每一件事都赋予意义和价值,享受单纯地浪费生命,但与此同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肯定在更长、更远的尺度上追寻着一点更恒久的东西。

    这是人类繁衍至今的本能。

    陆严河第一次在听到陈思琦想要做报纸之后,感到一种“她这个想法很对”的念头,也是第一次说:这个很值得做。

    他之前是真担心,陈思琦想要搞一场报刊届的文艺复兴,试图在报刊届复制《跳起来》的奇迹。

    如果奇迹可以复制,也就不叫奇迹了。

    当时他们做《跳起来》,没有冲着能成功的目标,纯粹就是想要做这么一件事,所以才做起来的。

    报刊却不一样。

    现在陆严河却意识到,陈思琦的这个想法,还真的命中了社会大众的心理,极有可能做成功啊。

    陆严河说:这个想法是真的好,做真正有知识含量的内容读物,绝对有很多人需要。

    中国很大,人口很多,十几亿的人口,哪怕只有一百万个人愿意为这个东西付费,也足够它成为超级畅销的东西了。

    一块钱。

    陆严河忽然就明白了陈思琦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售价。

    让人感到绝对的物有所值。-

    按照这样的定位来说,这个报纸的级别会非常高,尤其是对稿件的要求会非常高。

    陆严河没有插手,他相信以陈思琦和《跳起来》编辑团队的能力,能够一点一点地按照他们的想法做起来的。

    实际上,他现在又有什么能力和资格去插手呢?

    他又不专业。

    远不如他们专业。

    相反,看到陈思琦突然提出这么好的一个想法,眼看着这个报纸可能真的会做得很成功,打中这个时代大众的心理需求。陆严河自己也被激励到了。

    他的那些影视项目,都怎么样了?

    是不是都在进程中了?

    陆严河主动地跟王重、贾龙他们都联系了一遍,询问《人在囧途》和《胭脂扣》的进度,又去跟北极光视频对接,询问《武林外传》和《鱿鱼游戏》的进度。

    考试周期间,陆严河跟打了鸡血一样,又恢复了之前的直播频率,每天直播至少四个小时,看书复习,写剧本。

    终于,等到考试周结束,陆严河>>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蒸汽朋克世界归来的鸣人半岛之我要再次伟大证道诸天从射雕开始让你带女兵,竟打爆特种部队了?人在截教写日记,通天被玩坏了全家读我心声,真千金一脚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