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402章 产业闭环,小米的绝望

第402章 产业闭环,小米的绝望

因,一来是服装、手机等业务非常赚钱,星逸科技不差钱,不需要融资。

    二来就是怕被人怀疑融资圈钱。

    创业者融资本是正常行为,却被那些混球搞臭了,尤其是芯片半导体领域,以至于大众不信,资本质疑,官方都质疑。

    毕竟之前被骗的太多了,换了王逸,王逸也质疑,也不敢投资。

    可现在让胡老惊讶,王逸不仅真的做起来了晶圆厂,还搞定第二个大型晶圆厂。

    更是准备投资上下游的光刻胶!只能说是百分百的实干派!一时间,胡老彻底激动了。

    他早就想内地的半导体彻底崛起,但可惜没钱,没有实干派的企业家愿意无止境地投资。

    可现在,有了!

    只是王逸都这样果断,他也得全力以赴!

    “王董,放心,你做晶圆厂,我全力以赴。你自研光刻胶,我也全力支持!”

    胡老斩钉截铁道:“我在半导体混了一辈子,上下游产业链的专家大牛,我都熟。你要研发光刻胶,我也不能不出力。这样,我联系几位老朋友,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来夏国发展!”

    “有劳了。”王逸笑了,有胡老出面亲自挖人,那容易多了。

    一个圈子有一个圈子的招牌,而胡老就是半导体圈的金字招牌。

    连他的学生,都是金字招牌!

    “都是我应该做的。”胡老说着,话锋一转:“如果王董想要彻底摆脱对外依赖,硅片也得投资。尤其是12英寸的大硅片,目前都得依靠进口。”

    “对,这也是个大问题!”王逸点点头。

    芯片的生产分成多个环节。

    首先就是准备硅片,硅片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成成熟晶圆,成熟晶圆再经过测试,分割,封装,成为一颗颗芯片。

    一般的晶圆厂,都是直接采购硅片。

    当下8英寸的硅片还能国产,然而12英寸的硅片无法国产。

    前世2017年第四季度,魔都新昇量产了12英寸硅片,实现了国产突破。

    因此星逸晶圆厂的12寸硅片,也只能进口。

    这几年多个国家都在出售,竞争激烈,那还好说。

    可一旦被卡,同样很是麻烦。

    而魔都新昇就是中芯国际创始人张老创办的!

    张老被台积电老张逼得退出中芯国际之后,热血未凉。

    深知中芯国际的芯片生产只是其中一环,依旧需要上下游产业。

    比如上游的硅片生产,下游的封测。

    于是,2014年张老联合A股两家上市公司,魔都新阳和兴森科技,以及中科院魔都微系统所旗下的新傲科技,共同成立了上海新昇,正式进军半导体大硅片领域。

    后来,魔都硅产业集团通过一系列投资,将魔都新昇、新傲科技、Okmetic等公司收入麾下,成为魔都硅产业集团。

    如今星逸半导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也面临未来或将存在的硅片危机,也应该未雨绸缪。

    眼下魔都新昇尚未成立,王逸大可以把张老拉过来,成立子公司,研发半导体硅片。

    再加上王逸的投资,完全可以提前几年实现12英寸硅片量产。

    而第二座晶圆厂年底开建的话,一期投产也得后年了,短期内对于硅片需求不大,完全可以采购硅片国际巨头。

    毕竟硅片国际巨头也竞争惨烈,疯狂抢客户,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卡。

    硅片和高端光刻机不同。

    高端光刻机只有阿斯麦一家,全球客户都得求着购买,自然架子大,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想禁售,耽误赚钱。

    而硅片不同,哪怕是12英寸的硅片,霓虹,棒子,美帝,希德等国家都能生产。

    即便一家禁售,其他企业也会疯狂抢客户疯狂出售。

    只要影响自己赚钱,盟友也会翻脸。

    毕竟全球都是草台班子。

    如此一来,星逸半导体完全有几年的时间过渡,直到实现12英寸硅片自产。

    王逸有了计划,硅片研发也得投入。

    不管张老是否加入,星逸科技都得做。

    直接从几个国外挖人,开整,再加上国内人才,突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晶圆封测也得布局。

    这些领域国产起步太慢,王逸只能自己来。

    又是两大笔资金投入!不过磨刀不误砍柴工。

    现在投入的钱,未来都会十倍百倍赚回来。

    最简单的,只要实现技术突破,大可以疯狂扩张,抢国际巨头的订单。

    论卷,没谁能卷得过国内。

    前提是,实现技术突破,自己的技术。

    若是不然,还是低调点。

    总之在环境急剧恶化之前,王逸得做好充分准备。>>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狼人狩猎法则直播算命太准,全网蹲守吃瓜纠缠十年,我死后前夫才放手重回我爸妈的高中时代碧蓝航线界限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