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 第436章 高通震惊,英伟达出手!

第436章 高通震惊,英伟达出手!

     第436章高通震惊,英伟达出手!

    当下,中芯国际已经有三个12英寸的晶圆厂,还有众多8英寸晶圆厂。

    但可惜工艺落后,大都是90纳米,65纳米,最先进的也不过是45纳米,还是用的IBM的技术。

    这就导致中芯国际订单少,利润低。

    哪怕是12英寸的晶圆厂,产能都大量闲置,入不敷出,年年亏损。

    可星逸半导体呢?有先进技术,有恐怖产能需求,就缺生产线!赵老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中芯国际厂子多,缺钱,缺技术。星逸半导体有钱有技术,缺厂!”

    “两者资源互通,也算是好事。”

    “我牵头推动,咱们收购一个中芯国际的晶圆厂,到时候硬件设施的钱,我们出。里面的设备,中芯国际愿意搬走就搬走,不愿意搬走的,王董,你花点钱,买下来。”

    “没问题,得要12英寸的晶圆厂!”王逸心情大好。

    他早就盯上了中芯国际的12寸晶圆厂。

    但可惜,王逸提出来,中芯国际肯定不答应,但赵老提出来,那就完全不同了。

    更主要的,当下中芯国际正处于泥潭,工艺差,订单少,大量生产线都闲置。

    若不是没办法,中芯国际也不想借钱到处建厂。

    毕竟晶圆厂很烧钱,中芯国际的钱大都是借的,或者卖股份融资来的。

    可有时候没办法。

    官方扶持集成电路,各大一线城市都抢着引入中芯国际。

    拒绝?

    开玩笑。

    中芯国际不想混了?

    最简单的,中芯国际从魔都起家,但那时候都是8英寸的晶圆厂。

    2004年7月,中芯国际第一条12英寸的晶圆厂,在帝都投产!

    魔都一看,你个白眼狼,我把你奶起来,你特娘的在帝都建12英寸晶圆厂,这是人干的事?

    无奈之下,2005年,中芯国际又在魔都建了一座全新的12英寸晶圆厂。

    这下深市也坐不住了,引入中芯国际,成立深市分公司,直接投建两个晶圆厂。

    一个八英寸,一个12英寸!

    汉城那边,有座12英寸的晶圆厂,自己玩不转,也交给中芯国际代管。

    一下子三座12英寸晶圆厂投产,还有众多8英寸晶圆厂早就投产,还有几个新厂在建……中芯国际都头大。

    若是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一样工艺先进,那还好,不缺订单。

    但可惜,中芯国际工艺落后,12英寸的线都是90纳米,65纳米的工艺,55纳米都算是先进了。

    至于45纳米,也是用的IBM的技术,受制于人。

    再加上当下,国产智能手机行业刚起步,对手机芯片需求不多,中芯国际几大晶圆厂的部分产能,很多都处于闲置状态,年年亏损。

    连带着中芯国际都差点破产,不得不引入新的股东。

    结果可想而知,新股东一来,内部权力角逐更加惨烈,窝里横……

    直到多年后梁老加入,中芯国际工艺突破猛进,一路突破28纳米,20纳米,14纳米……

    这下,中芯国际的订单拿到手软,当下晶圆厂不够用了,才开始大肆投建新的晶圆厂……

    比如多年后,津门的12英寸晶圆厂,月产能就是10万片!

    不过眼下,中芯国际工艺差,订单少,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晶圆厂。

    与其都空着烧钱,还不如卖一个套现,有了钱搞研发。

    至于目标,也就三座,或者两座。

    帝都12英寸晶圆厂B1,魔都12英寸晶圆厂。

    至于汉城的12英寸晶圆厂,那不是中芯国际的,而是汉城新芯的,是汉城自己投资的,只是交给中芯国际代为管理。

    如此一来,到底是魔都的12英寸晶圆厂,还是帝都的12英寸晶圆厂,就得看赵老他们斡旋了。

    “行,就给你安排12英寸晶圆厂!”赵老笑说:“两手准备,收购的事,先推进。同时帝都的第二晶圆厂,也会继续建设,依旧是月产10万片,不过工期分成两期,各五万片,这样一年内能交付一期。”

    “好。”王逸应道,这算是最好的安排。

    当下的帝都晶圆厂,月产2.5万片,很小,肯定不够。

    至少再来一个月产2.5万片晶圆的12英寸晶圆厂,才能满足接下来一年的芯片需求。

    等到一年后,帝都二厂一期交付,直接5万片晶圆,届时产能翻倍,不但没了产能危机,相反,还可以对外出售芯片!王逸笑说:“既然帝都如此支持,那帝都第二晶圆厂,我们准备投入300亿,做成28纳米!”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汉扛纛者:一人一刀镇守一城天命妖主万国之国十里芳菲快穿好孕:绝嗣反派拿命宠娇娇重生1958:发家致富从南锣鼓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