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 第262章 卧龙、凤雏

第262章 卧龙、凤雏

有众多学者带着自己的作品找孔黑子品评斧正,然后刊行下。

    这里面有一个不起眼的信息:大黄被姜国拜为国相。

    那些想要出仕,想要获得重用的有学之士怎么扬名,怎么被列国君主知道和赏识呢?

    以往,肯定是得像孔黑子那般,周游列国,“你好,你们还招人吗”。

    国君待见,还有坐而论道的机会,尝试着用自己的学或者学识打动国君。

    国君不待见,连论道的机会都没樱

    没办法,人家国君也是挑饶,没有名气,啥也不是。

    可如果能将自己的学问刊入《论语》,传扬下,就不一样了。

    人在家中坐,饭碗上来,列国使者冲到家门口请人。

    比如诸葛亮,也是先有名气传扬在外,才有刘备三顾茅庐。

    至于名气从何而来,水镜先生一张嘴使劲的吹——卧龙、凤雏得一而安下。

    这就是宣传的重要性。

    能把“卧龙、凤雏”捧至云端,自然也能令其跌入泥田。

    关键得看谁在吹,怎么吹。

    岳川很期待,《论语》流传下后,各国是什么感觉,又能在这个百家方兴未艾的时代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后世很多思想,基本都是在当下萌生,并且流传下去的。

    当下虽然重礼法,有君臣之道,父子之伦,但还没有达到后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程度。

    臣子活不下去干死国君的事情比比皆是,称不上褒扬,也谈不上贬低。

    所以田氏为求自保弑君,不篡国的话,诸侯也就是谴责一下。

    田氏与姜氏重修君臣之好,也算是给下各国上了一课。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观念估计就不会市场了。

    君臣之间,会有一个默契的界限,谁也不敢越界,否则随时可效田氏壮举。

    因为臣子们会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君权过大,臣子生死全决于君王一念之间,必定会导致臣因言获罪、君因疑杀人。

    管仲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齐国殚精竭虑四十载,其死后弟子门人广受牵连,死的死、逃的逃,无一幸免,管圣学几致失传。

    求生,是人乃至所有生灵的本能,视死如归固然可敬,贪生怕死也不可耻。

    《论语》六篇中黄先生四篇精彩绝伦>>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咬红杏四合院:开局何大清要跑路人在东京,朋友很少南宋之霹雳风云不原谅,不复合,南小姐风光二嫁!团宠小娇妻:裴总今天又吃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