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用谁都是用,何必不用自己人呢?
至少更熟悉,也更可信、可靠!
在古代,同门、同乡、同族、同姓,确实是最然,也最基础的关系、纽带。
它未必是最可靠的,但一定是发家创业之初最容易得到的。
同门再次忙碌起来,各种走亲访友。
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的农民而言,这无疑是改变命阅机会。
而且,南郭合的弟子们都明白大黄的底细,无论学问、修养,还是个人实力,以及身家、人脉,都可称为上上之选。
更何况被拜为姜国国相,可以称得上位极人臣。
跟着黄先生混,前途无量,再差也比种地强。
消息一传出去,这些门溶子的七大姑八大姨纷纷提着鸡蛋、拎着老母鸡上门拜访。
随行的自然有一些大男孩、男孩。
刚一进门,啥也不,先跪在地上梆梆梆磕几个头,要么喊叔伯,要么喊爷爷,甚至太爷啥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以后这孩子托付给您啦,尽管使唤他,叫他多干活,敢偷奸耍滑,您只管打,打死了我也无怨。
有些木墩墩的孩,进了门不知道磕头,爹娘那是又急又气,一脚踹在屁股上,脱了鞋子就开揍。
亲戚关系嘛……
大家都懂。
真要扯,所有人都能扯到炎黄身上,不是亲兄弟那也是表兄弟。
于是,短短十半个月的时间,同门给大黄招来八百人。
这还是同门严格把关,极力筛选的结果,否则,能破三千。
孔黑子得知此事,调笑道:“黄先生这下要头疼了吧。”
大黄倒是来者不拒,笑着回答道:“八百张嘴吃饭,确实不少,可是换个角度想,八百个人干活,干得也不少。”
“黄先生这般不恤民力,是否有些苛刻了?”
大黄摇了摇头,“我的老师过一个故事……”
孔黑子瞬间正襟危坐,拱手行礼。
“老师,如果是搬两百斤的石头,他搬一块就累得气喘吁吁,走两步就得歇一下。可如果是搬两百斤的金砖,他能健步如飞,唯恐被人追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