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吕惠卿正在和政事堂、枢密院还有河东路打官司,他一个折子上去,想把河东路吕梁山外三城(府州麟州丰州)划入鄜延路。(从这事可以看出吕惠卿锐意进取,哪怕史书再把他写成小人奸臣,再也没机会入中枢,他在西北十多年,经营过的几路都是战果颇丰。)
吕惠卿的战略眼光看在哪里姑且不表,他实在有这么干的理由。章惇上台推荐过吕惠卿,吕惠卿却是没有进入中枢,他知道他没有什么机会了,无他,再过几年他年纪也会老。何况除了章惇,其他人会阻止的入朝,因为他的资历太厚,谁也不想又一个大佬回来瓜分权利。
别人把这三个州划进去,后面必须有卓越的表现,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兵凶战危,等于把自己往火上烤。
吕惠卿当然也想成就功绩,他和别人的差别在于哪怕他最后做不成事,大不了贬谪回乡。对于一个当过大宋朝首相的人,归乡告老不失为最后的归途,反正现在看他也回不来开封。
政事堂、枢密院最后通过了这个折子,虽然考虑制衡把另外一州划过给河东路,但吕惠卿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手里除了延州,前面几个州府全线和西夏接壤。几乎把横亘与宋夏之间的横山南侧握在自己手里,最为关键的是,他在东边有了个口子,如果东边三州和他一起合围银州(西夏屯重兵所在)建寨子,那整个横山东麓就会纳入版图,这才是最大的功绩。现在横山山脉夹在宋夏之间拉锯,横山族左右摇摆不定,这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吕惠卿的战略构思并不出奇,就是当年永乐城的计划,冲过横山这条山脉在山北建寨子,把整个横山控制在手中,打断西夏在东边的根。当吕惠卿看着中西部章楶建出平夏城,怎会让他不遐想。
吕惠卿敲着桌子想着如何把现有的州府部队翻过横山,实现和东边三州的合围,他要过不去,那里的折家就不会听他的出兵银州一带。他还是需要往前建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