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死透了没有任何办法拯救的物件……<br><br><br><br>与此同时另一句老话却,枯木亦有逢春之时。<br><br><br><br>可见这朽木单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的话,那是比之枯木更加不堪的存在。<br><br><br><br>但这么一来,这句朽木不可雕也所运用的场合可就有些耐人寻味了,一般来都是上级对待下级、长辈对待晚辈、师长对待弟子的时候才会挂在嘴边上……<br><br><br><br>那么这些人假如真的是认为你是一块“朽木”的话,他还有必要出来吗?既然已经都烂透了,干脆无视掉岂不是更加简单?<br><br><br><br>所以这句话的潜在思维逻辑实际上是一种“激将法”,其背后真正包含着的其实是一种恨其不争的无奈。<br><br><br><br>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法来讲的话,这就是华夏传统的批评式教育。<br><br><br><br>当然了,或许很多人会对这种教育方式嗤之以鼻,转而去追求更加西方话的夸奖式教育。<br><br><br><br>对于这个,笔者只能,这才多少年,就西方那套逻辑别是比肩华夏了,能不能保持五百年不衰败都不好讲。<br><br><br><br>而华夏的传统教育思维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病,但它真正最先灌输给饶其实是一种先考虑后果再去思考成功可能性的先苦后甜的思维模式。<br><br><br><br>这一点本质上与华夏历史的史书上往往对于错误大书特书而对于成功案例却寥寥几笔带过其实是互相契合的,也正是这份谨慎才让华夏一族在风雨飘摇之中走过了漫长的数千年岁月依然屹立不倒。<br><br><br><br>宣传常尊老爱幼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未虑胜先虑败同样也是,而且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多了,岂是西方那几百年的短暂强盛期可以尽数理解得聊?<br><br><br><br>话题扯得有点儿远,但这绝对不是在水字数,绝对不是……吗?<br><br><br><br>好吧,你们是就是好了……<br><br><br><br>言归正传。<br><br><br><br>对于马谡与杨仪二人,还没见过面的时候,刘章原本想要将马谡带在身边为自己查缺补漏的,毕竟这货战略眼光是真的有点儿独树一帜的味道,但与之相对的,那份糟糕的执行力也是真的堪忧。<br><br><br><br>而杨仪,刘章是想要丢给司马懿让其锻炼一阵子,看看能不能放到刑律部门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