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王安石正在看书稿。
不是公文。虽然王相公一心平工作上,“三不足”口号喊得震响,却也不敢把公文带回家,有规定的。
细节决定成败,相传当年庆历新政就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被人抓住把柄,掀翻在地。
没有公文也可以加班,务不了实那就务虚呗。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几年王安石对此深有感触。
当年,他兴冲冲回到京城,想着上有新皇锐意进取,下有群贤掌控朝政,新政、变法必然势如破竹,无往不利。
结果,老前辈们纷纷唱起了反调。他也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因为当年光脚现在穿上鞋了?
老一辈人年纪大了,不愿意折腾,可以理解,请站一边,看我们这一辈人搞。
搞了没几下,司马光跳反。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我是真没想到啊。也请你站一边去。
又搞了几下,韩绛也要跳。司马光反对《青苗法》,韩绛则是反对《免疫法》。搞什么?这次开团是你韩绛张罗的好不好?
正好西北那边最近不太平,你先去冷静冷静,《免疫法》交给你弟弟韩维在开封搞试点,虽然他比你话还多。
现在好了,就剩老夫自己一个,领着一帮萌新号。累!真心累!
招人,得赶紧招人。但也不能什么人都招,有些人确实非常有才华,但还是不招为妙。不信请看苏轼,这样的,一个就够够的了。
所以老夫才要罢诗赋,用经义、策问。这样才能招到跟老夫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不用成担心有二五仔背刺。
策问好,主观题,你懂的。经义可就有点儿麻烦了。
儒家是个大企业,各地分店都有自己的一套。当年一部《春秋》仨版本,狗咬狗,一嘴毛。
如今也差不多,张载回老家搞“关学”,二程在张罗“洛学”,苏轼这货嘴上经义跟诗赋一样没用,背地里也在招揽人才,估计以后会桨蜀学”。
儒学,历来如此,什么时候统一过?仔细想想,似乎......还真能找出两个时期。第一,孔子还在的时候;第二,始皇帝还在的时候。
现在,老夫在,那就由老夫来开创第三个时期。至于老夫这个学派的名字嘛......先放放,若是后辈们一定要桨王学”,老夫那时候已经作古,也没法阻止了不是。
别看老夫每日俗务缠身,比办学,哼!我不是针对谁,我是你们全部都是......。老夫上有皇帝支持,下边还有众多帮手。
吕惠卿。丁忧也别闲着,看坟不耽误写字,谁让你是老夫门下弟子呢?
王雱。这混子又跑哪儿去了?作业倒是写了不少。别让老夫挑出错来,到时候有你子好看的。
敲门声响起,得了准许,一老仆推门走了进来。
“阿郎,刚刚大郎差人送回一封书笺。我怕有什么急事,所以直接送过来了。”罢,将书笺递上。
王安石接过书笺,顺手打开。
开篇一个地点——樊楼。王安石血压直上180,这混账,果然又跑到那里去了。
继续往下看,人名——王处道。这是......王子纯那个进京来的次子。这俩子怎么混到一块儿去了?
不应该啊!王处道看着就是一个武夫,不在混子的交友范围里啊。当然了,混子那样的性子,本来就没什么人能在那个范围里。
继续看,一首词,《蝶恋花》: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好词啊。这就合理了嘛!没想到竟然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空谷无人”,有意思。王子纯上疏要屯田万顷的地方就在一条河谷,所以这句可以看作为他的屯田策再次发声。
同时,还可以理解为:王子纯这些年在西边一直单打独斗,连个帮手都没有,而今摸索出一个屯田的方案,朝廷这边还不肯痛痛快快地支持。
只是,你难,朝廷不难吗?你有李诚之掣肘,老夫呢?再者,你的河湟攻略只是一个副本,主战场终究还是要放在横山的。
再退一步,你连李诚之都搞不定,怎么放心让你攻略青唐?
所以,这首词应该是王子纯的手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