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和国家的兴衰。我们应当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他心急如焚,试图让老将和赞普明白局势的严峻,不能因一时的意气用事而误了大事,希望他们能以更理智的态度看待这场战争。
这时,又一位将领站起身来,左右看了看,脸上带着几分纠结,缓缓说道:“两位所言皆有道理。正面强攻,的确能展现我军一往无前的气势,以强大的兵力优势给予敌人震慑,若能一举突破,便可迅速取得胜利,重振我军士气。但正如年轻将军所说,风险极大,一旦陷入敌人的埋伏,我军将遭受重创,后果不堪设想。而迂回包抄虽巧妙,可若被西夏人识破,他们提前有所防备,我们不仅无法切断其退路,反而可能陷入敌人的反包围,到时我军将腹背受敌,陷入绝境。”这位将领心中十分纠结,两种策略都有利有弊,他深知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他绞尽脑汁,只希望能找到一个更稳妥、更周全的办法,既能确保胜利,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将士的伤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吐蕃赞普眉头紧锁,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沉思良久。他深知,这一战关乎吐蕃的尊严与未来,任何决策都可能影响国家的命运。他的内心在两种策略间痛苦地摇摆不定,一方面是对荣耀的渴望,想像老将所言以强硬姿态碾碎西夏,用敌人的鲜血洗刷耻辱,扞卫吐蕃的威严;另一方面,年轻将领的话也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害怕重蹈覆辙,陷入西夏的陷阱,导致更多的将士牺牲,让吐蕃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终于,吐蕃赞普大手一挥,眼神中透着决绝与狠厉,最终拍板道:“就依你所言,兵分三路。本赞普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正面出击,务必让西夏人知道,我吐蕃的威严不可侵犯!我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此刻,他已下定决心,即使前方布满荆棘,充满未知的风险,他也要带领吐蕃军队,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扞卫吐蕃的尊严,哪怕付出一切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