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阿耶的话,民部昨日已经全都造完册。”<br><br>李承乾点头道。<br><br>“那正好,你跟朕说说吧,朕就不去拿账册了。”<br><br>李世民把一杯茶递给李承乾,李承乾双手接过。<br><br>然后凭借记忆回道:<br><br>“阿耶,今年朝廷收钱,六百万贯,粟米一千六百万石,谷一千二百万石,稻两千七百万石,<br><br>布匹、绢布、绵布得三千余万匹。”<br><br>“这么多?”李世民听后惊讶万分。<br><br>贞观实行租佣调,银钱收税主要是商税,关税。<br><br>但因为贵族官员都免税,其实收不上来多少。<br><br>而粮食是四十税一,大部分都留给了百姓。<br><br>李世民没有想到今年居然能够收上来这么多粮食。<br><br>“阿耶,儿看了之后也是惊讶了好一会,今天的粮食比去年涨了四成还多。<br><br>而布匹绢帛也比去年涨了三成。”李承乾点点头。<br><br>其实他比李世民还惊讶,他也不是没有监过国,朝廷每年的税收他都知道。<br><br>当年他十四岁监国的时候,税收不及现在的一半。<br><br>“四成?”李世民眉头一皱,<br><br>“高明,会不会是下面的州县官员为了功绩,虚报上来的?”<br><br>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李世民在位这么久,不止一次查出下面官员虚报税收,甚至还有多收税。<br><br>“阿耶,儿已经让御史台和大理寺派人下去了。<br><br>对几个增长较多的州县进行调查,看看是不是为了功绩多收百姓粮食。”李承乾立刻禀报。<br><br>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br><br>“很好,要记住,百姓就是我李家的基石,那些为了领功增加税赋的,一律严办。<br><br>能够顶替他们的人多了,不能心慈手软。”<br><br>“陛下,老奴有事禀报。”这时一旁的王德突然说道。<br><br>“说!”父子俩看向王德。<br><br>“老奴觉得今年的赋税增长应该不是下面州县冒功。”王德走上前行礼道。<br><br>“哦?你怎么知道?”李世民好奇。<br><br>“回陛下,老奴的一个侄子头几年来到长安城。”<br><b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