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八十年代香江也有黄玉郎和玉郎机构,无不是如此。
进入8月,林氏影业的《富贵逼人》上映。
这部电影影片没有豪华阵容,甚至主演都是董骠、沈殿霞这样没什么号召力的主持人,完全是以情节制胜。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部看上去没有丝毫热卖相的电影,却在上映三天就取得了500万港元的亮眼成绩,不知道跌破了香江影坛多少同行的眼镜。
上映第一周,《富贵逼人》砍下了1100万票房,表现竟然比周润发、钟楚红主演的《秋天的童话》还要出色。
这下子连陶玉书这个老板都有些吃惊了。
《富贵逼人》的总投资还不到500万港元,放在如今的香江属于妥妥的中小投资电影了。
陶玉书本来只是想让高志森试试水,没想到对方却给了她一个巨大的惊喜,电影上映第一周不光回本,还赚钱了。
真是捡了个宝贝!陶玉书心中暗自庆幸新艺城的内斗给林氏带来的好处,特地把高志森叫来勉励了一番,然后发了个20万的红包。
无错版本在6Ⅹ9Ⅹ书Ⅹ吧读!6Ⅹ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六九书吧读
高志森收到红包顿时满心欢喜,他当初来林氏冲的就是陶玉书这个老板的大方,现在一看,果然没跟错人。
他这个红包是另算的,并不包括在林氏影业给导演的分红。
有了钱,高志森动力十足,主动提出了想拍一部《富贵再逼人》。
手下的导演如此有主观能动性,陶玉书自然不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不仅同意了高志森的请求,还专门给他追加了300万港元的预算。
接连两部影片成功,终于让两个多月以来笼罩在林氏影业头上的“封杀”乌云散开了一些。
但现在的局面还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港九自由总会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新的表态,陶玉书可不相信他们会就此偃旗息鼓。
她必须要趁现在林氏还有辗转腾挪的空间,多在手里握一些牌。
邵氏自从85年宣布结业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瘦身动作。
他们首先将清水湾片场转手给了TVB,然后将制片业务从原来的一年三四十部砍到了六到八部,而且主要以投资为主。
院线业务,一部分院线租借给了潘迪生和洪金宝共同经营的德宝公司,如今仍有一部分自持。
而陶玉书盯上的正是邵氏如今还在自持的这些院线。
九龙,半岛酒店,Felix餐厅。
这里是陶玉书宴请客人的最常来的地点,装潢精致,环境优雅,今天的客人她很重视,特意提前等在餐厅内。
“方小姐!”
等了十多分钟,陶玉书便见一位衣着贵气的妇人在服务生的引领下走过来,她起身露出笑容。
两人握手后,方小姐忍不住上下打量了陶玉书一眼,笑着说道:
“林太,真是年轻,我对您可是久闻大名了。”
“您太客气了,您才是我事业上的榜样!”
眼前的方小姐,不仅是邵老板的红颜知己,更是他事业上重要的合作伙伴。
许多人只以为她是攀附在邵逸夫身上的藤蔓,殊不知她对邵老板的帮助。
当年嘉禾崛起,邵氏在香江影坛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开始由盛转衰。
她察觉到电视产业的蓬勃前景,建议邵老板将重心由电影转向电视,邵老板于是斥巨资购入了TVB其他几位伙伴手中的股份,如此才有邵老板半个世纪的基业长青。
除了在TVB的发展上贡献巨大,自从邵仁枚去世后,方小姐也顺势接过了邵氏的担子。
尽管此时的邵氏早已经衰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方小姐手中掌握的资源依旧极为可观。
入座寒暄几句,点完了菜,两个女人并没有一上来就聊正事,反而话起了家常。
方小姐出生于沪上,母亲是旧沪上的舞台红星方文霞,少年时去了南洋,然后遇到了邵老板,成为歌星,五十年代才随邵老板来香江。
她知道陶玉书是内地出身,便问了一些内地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听完不胜唏嘘。
“方小姐如果有时间不妨回内地走一走,现在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方逸华笑了笑,“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当然希望回去看看。”
说完这句话,她又笑着说道:“林太,巾帼不让须眉,短短两三年之间便将林氏发展的这么好,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您过奖了,在电影领域我只是个后进末学而已。”
听着陶玉书的谦虚之词,方小姐调侃道:“林太要是后进末学,我们邵氏就是老骨头了。”
陶玉书察觉到她话语中的试探,顺势说道:“没有邵氏,就没有香江电影行业如今的蓬勃发展。
要是这些年邵老板的经营重心没有转移到了电视上,香江电影市场恐怕还轮不到我们这些小辈插手。”
陶玉书的的恭维让方小姐眉眼间露出几分笑意,言语上的吹捧固然让人愉悦,但方小姐更高兴的是话题终于进入了主题。
两人又聊了几句,陶玉书这才说道:“方小姐,我今天约您出来,是想聊聊我们双方的合作。”
“哦?”方小姐眉头轻挑,露出些感兴趣的神色,问:“林太有什么想法?”
林氏发行的电影这两年一直都有在邵氏的院线上映,双方其实早有合作。
而且前两个月因为港九自由总会突然的封杀,林氏还在票房分成上做出了让步,相当于邵氏一年白得了上百万的收入。
陶玉书说要聊合作,必然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