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连连谦虚,愧不敢当。
紧接着,辛毗又主动开口道:“主公,只是光是拉拢玄德公并非上策。”
袁绍立刻追问道:“那该如何应对?”
辛毗笑道:“主公莫非忘了我之前还有远策一计?”
袁绍右手摊掌,轻拍额头道:“哎呀,却是忘了佐治此言。”
辛毗如实续道:“远策正是联络刘景升,景升公早和主公誓盟,主公正可派使前往,深固盟约。有景升公在南方,正可牵制大将军和玄德公。”
“有佐治在我身边,绍无忧也。”
袁绍合掌大喜,按照辛毗所言,刘表自从从袁术手中虎口拔牙,拿下了襄阳之后,就火急火燎的找自己结了盟,虽然两人离的很远,但还真没少互动。
双方的盟约在原时空里甚至一直持续到了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病死了之后,他三个儿子争夺河北的统治权,刘表还特地写信过去劝解,希望他们能够先联手抗曹。
因此,袁绍对刘表也是很有好感,且颇为信任的。
现在辛毗这么一提,袁绍立刻觉得这主意十分逞心如意,而且他也有把握能够拿捏住刘表让其为自己看住曹操和刘备。
耳边听着袁绍对辛毗的赞美之词,沮授坐在下面眉头微皱,一时之间也分不清辛毗到底是什么立场。
之前怀疑他勾连刘备,可今天的表现却又像是大公无私。
倒是让崔季珪吃了个大亏,别看袁绍现在只是赞赏辛毗,对崔琰没有责怪,但沮授却觉得对方肯定在心里给崔琰记了一笔。
在袁绍的眼里,崔琰针对辛毗的意图有些过于明显了。
袁绍其实并不讨厌下面人互相争斗,他最怕的就是底下人一片和气,那他这个外来的老大可就要被架空了。
只是明面上,袁绍又喜欢表现出自己大公无私,赏罚分明的人设,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崔琰的话语权必然是要大幅下降了的。
袁绍赞赏了辛毗一番后,话归正题道:“那诸位先生以为,派谁前往荆州出使为宜?”
话音刚落,下面的河南士人们的心就热起来了。
像荀谌、郭图、辛毗兄弟都是颍川人,逢纪更是南阳人,这些人自北上过河投奔袁绍以来,好些年不曾回过家乡了。
这次南下荆州,沿途都已被曹操、刘备平定,豫州的黄巾贼去年就被刘备给彻底剿抚了,路上相对变得安全了许多。
河北士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没一个想出远门的,跑这么远的路,中原虽然太平了,可南阳此时还乱的很,刘表和西凉军主要就在南阳郡内混战。
打了一两年了,刘表也才收复了小半。不过南阳郡毕竟是天下第一郡国,有三十几个县邑,光是这小半其实就已经有十多个县邑了。
辛毗原本想开口推荐自己的弟弟出使,在他看来,这任务并不难,况且袁强刘弱,袁绍是盟主,刘表是从员,必然会礼遇使者。况且这次出使的任务也不难办到,回来之后就是一件功劳,何乐而不为呢?
唯一的弊端,可能就是争抢的人太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