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太史慈最后做出决断,得到了赵云等人的一致认可。
于是,军议进入了下一个议题,那就是荆南如何处理。
提起这个议题,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到了孙策的身上。
无他,孙策此时不但领着荆南的军队,而且还是刚从荆南北上的,可以说是在座诸人之中最为了解荆南、临湘情况的人。
孙策斟酌了片刻,有些游移不定道:“以末将之见,荆南或许可松不可紧。”
周泰有些没听明白,故而疑惑的问道:“伯符此为何意?”
赵云开口替孙策回答道:“伯符的意思应该是建议我等不可凌迫荆南,宜软不宜硬。”
孙策当即点头,肯定道:“正是如此。策在北上之前,曾与临湘主簿,长沙名士桓公相商,其人对主公也是极为钦慕。张公虽在荆南声名极盛,然其身体却并不康健,主公若是想要收复临湘,或许可不战而取之。”
太史慈看了看赵云,后者选择了力挺孙策。
在赵云看来,兵祸之下,百姓最苦,若能劝降荆南,当可免荆南百姓一场兵火,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周泰也觉得孙策说的有些道理,而且他更觉得既然已经暂时放弃巴丘了,此时分兵荆南也不合适,不如权且放过,回禀刘封。
这也就是在场主事之人是太史慈、赵云、周泰,他们都是心中牵挂百姓,爱民如子的性子。若是换了潘璋、甘宁在这里,那多半就是军功第一了。
众人商议完毕之后,大军在巴丘城内又休整了一日,次日再度出发,逆大江而上,朝着江陵疾驰而去。
巴丘到江陵不足四百里的水路,不到四天功夫,扬州大军就已经开到了江陵城外的江面之上。
从江陵城头看出去,大江之上几乎全是扬州战舰,密密麻麻,好似苍穹繁星,一眼望去,不见尽头。仿佛有无穷无尽的船只从水天一色处源源不绝的开出。
一时之间,整个江陵城敲响了警报。
此时的南郡太守乃是刘琦,演义里是刘琦求告到诸葛亮处,苦苦哀求,再加上刘备帮忙,这才得了避祸于外的支招,最终得以苟全性命。
可正史里刘琦作为刘表的长子,也是唯一一个成年的子嗣,他早早的就成为了刘表身边相当倚重的助手,也早就为刘表出镇一方了。
看着城外浩浩汤汤,无边无涯的扬州战舰,刘琦饶是颇有胆略,也不禁有些腿软。
城中可用之兵只有数千人,刘琦此刻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了。
他转头去看身边的主簿、功曹、都尉等人,可不看还好,一看当即被吓了一大跳。
原来,主簿、功曹、都尉等人此时比他还要不堪,一个个脸色煞白,要不是身边人搀扶着,恐怕都已经坐在地上了。
刘琦勃然大怒,想要开口斥责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了。
因为这几个主簿、功曹、都尉并非江陵名士,都是他一手挑选出来,主动靠近刘家的小士族,小豪强。
刘琦之所以挑选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才华,而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从不敢有所违抗。
自刘表入主荆州后,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