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诸葛亮将装花生的盘子接了过来:“老臣觉得三人说的皆有道理。”<br><br>刘禅挠了挠脑袋,心道:相父这是又给我出题了。<br><br>不过,知道诸葛亮身体不好的这些时日,刘禅也成长了不少。<br><br>刘禅视线在下面徘徊了一圈。<br><br>“朕以为马谡所言最为可行。”<br><br>诸葛亮闻言,脸上出现了明显欣慰的笑容。摇着羽扇问道:“陛下,为何觉得幼常此法可行?”<br><br>刘禅:当然是因为这几个人里面,相父最信任马谡。<br><br>“朕觉得......马谡讲得对于当下的局势最为适宜。不仅可以帮吴国牵制魏国部分兵力,又无需大动干戈便可获得陇右一郡。”<br><br>邓芝听完刘禅对于岳飞的肯定,有些不服气的问道。<br><br>“陛下,不知马将军所言,无需大动干戈,究竟需多少兵马?””<br><br>刘禅正因为自己完美的作答,沐浴在诸葛亮欣慰的目光之中。<br><br>听邓芝如此问,转而将视线投向岳飞。意思是:这不是朕的题,你自己作答。<br><br>岳飞抱拳请命:“臣只需一万天水守军!”<br><br>杨仪又尝试找存在感:“一万可是不算少。还以为马将军多厉害呢。"<br><br>岳飞继续无视杨仪的挑衅。<br><br>其实如果只给他两三千人,他也有把握拿下南安郡。<br><br>然而,他想要将伤亡率降到最低,一万人是最合适的。<br><br>接着群臣又开始各抒己见。<br><br>这种时候就需要一个做最终决定之人。<br><br>往日里都是诸葛亮来做最终的决定。这次他却迟迟没有开口。<br><br>刘禅看了眼诸葛亮,接收到了鼓励的目光,清了清嗓子,开口道。<br><br>“诸位,天水与南安郡比邻,马谡确实是最为合适的领兵之人。”<br><br>“依朕看就按马谡所说,让其领一万天水军,配合吴国行动,夺取南安郡。”<br><br>诸葛亮微微颔首,朗声道:“既然陛下已有定论,那便按幼常之计行事。”<br><br>“幼常,你即刻启程,回天水整兵。切记,务必要掌握好时机,一举拿下南安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