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接受周进指示,果然将张应华训导以及钱益、范进和康养志等三位县学嘱托,都召集在了一起,说是他已从周进县令手中,拿到了一笔特别经费,用于下乡开展土豆种植宣传。<br><br>原本,张应华等人都有些兴致缺缺,不过是看在周进昨日发放俸禄时,每人多给了几十文钱的份上,情面难却,所以勉强答应了下来。<br><br>要按照他们的意思,读书人的事情最大,还是县学童生们的功课要紧啊。<br><br>但周进却强调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又搬出了孔夫子的那句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为夫子”,倒是让张应华等人,一时间无话可说。<br><br>及至听到傅检说,参加下乡宣传,食宿全包不说,还有银钱可拿,四人的积极性便有些高涨起来。<br><br>说一千道一万,金钱的刺激便是最好的刺激啊。<br><br>县学训导张应华其实还是有一点犹豫。发动县学师生,参与下乡宣传,这可是亘古未有之事。<br><br>虽然这个提议出自署理大兴县令周进的谋划,又由大兴县学教谕傅检牵头执行,所需经费由县衙户房承担,但要真是受到言官弹劾,说是大兴县学不务正业,哗众取宠,到时候若要追责,他这个大兴县学训导,怕是也要受到牵连啊。<br><br>张应华隐隐约约,还听到了一个风声,说是顺天府学训导陈耀北和大兴县丞刘顿,都反对发动大兴县学师生下乡宣传,说是县学童生,应当一心只读圣贤之书,怎么能掺和到那些乡下农夫们的耕种之事中去?<br><br>刘顿大人甚至还放出话来,大兴县学师生们,只要前脚离开大兴县学,他后脚就要到顺天府衙门告状,告发大兴县学教谕傅检不务正业,谄媚上官,纯粹是乱弹琴。<br><br>有顺天府学训导陈耀北在一旁敲边鼓,他的告发必然会引起上官重视。<br><br>当然了,刘顿大人也特意找到张应华说起这件事情,建议张应华不要惧怕傅检,一定要据理力争,可千万不要跟着傅检乱来,以免误了自身前程,到时候追悔莫及啊。<br><br>因此,哪怕是回到家中以后,张应华还在为这个问题左思右想,反复思虑,时常唉声叹气,他是真心不想掺和到这些官场争斗中去啊。<br><br>他的妻子沈氏听说后,便劝说道,“我看这个事情,终归是一件好事。按照傅检教谕的这一套说法,你是县学训导,特殊津贴也最高,每天补贴一百文钱,这一趟下乡少说也有十天半个月吧,大概也有一吊钱的收入了。能多得一吊钱,今年过年便能更加丰盛一些,两个孩子也能多吃上几块肉。至于言官弹劾,上司追责,你都不必放在心上。说一句让你不高兴的话,你一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儿,又值得谁来惦记你?真要是出了事,那也是周进县令、傅检教谕等人顶在前头,他们都不怕,你需要怕什么呢?”<br><br>张应华一想也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br><br>何况,周进、傅检力推下乡宣传这个活动时,自己不也表达了一些顾虑和疑问吗?考虑到这个因素,即便受罚,也不可能太过吧?<br><br>毕竟,说破了天去,周进、傅检二人都是其顶头上司,诸多事务都是由他们俩一言而决啊。<br><br>到了这个时候,张应华便不再有什么畏惧情绪。<br><br>而沈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