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钱的用途有过好几番商议。<br><br>沈氏的意思是,张含光、张含亮兄妹俩都有些大了,最近这几年便要陆续开始谈婚论嫁了,如今全家人都寄居在大兴县学,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拿这笔钱买一套房子。<br><br>“不拘是买在北平城中,还是买在紫檀堡万柳园,我都心满意足。我跟着你张应华颠沛流离,也吃了许多年的苦了。我本人倒也就罢了,但你不能让未来的儿媳妇也跟着咱们寄人篱下吧?”沈氏哭诉道。<br><br>“这是什么话?”张应华呵斥她老婆道,“我是大兴县学训导,我便住在县学里面,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怎么在你嘴里变成了寄人篱下?你这话也太不中听了。”<br><br>张应华是一家之主,他大喝一声,把她老婆沈氏镇住是不难,但张应华心里也清楚,不买一处房子,确实也非长久之策。<br><br>别的不说,单说以后儿媳妇进门,总要给她预备一间婚房吧?<br><br>想到这里,张应华便叹了一口气道,“行行行,这件事便依你。不过这是一笔意外之财,也不能保证以后就一定还有。因此买房可以,但不能把这些银子全部拿来买房,至少要留下一百两银子作为家用,以备不时之需。”<br><br>“这我省得。”沈氏喜滋滋地说道,“那您拿个主意,这买房子,究竟是买在北平城里好,还是买在紫檀堡万柳园好?北平城中的房子保值,但万柳园离你的工作地方又近,开会点卯都方便。关键是,那万柳园的房子修建得是真好看,里面的园林绿化,就像是城里高官显宦之家的后花园一般,让人看了真眼馋啊。”<br><br>“瞧你这出息,一些花花草草就把你的眼睛蒙住了。”张应华没有好气地说道,“要是按照我的本意来说,当然是把房子买在紫檀堡万柳园好了。此处大兴土木,儿媳妇进门后,说不定还有机会能在纺织厂做女工,这便是一笔收入,而我本人上班点卯也好,还是躺平摸鱼也罢,都比较自由。但是我也不知道,我这个大兴县学训导的职位还能干多久,周进县令答应过我,若是他今后高升,临走前必然要向上面推荐我,届时我就不知道要去哪里任职了,房子若是买在紫檀堡万柳园,反而还是一个累赘。”<br><br>“不如还是买在北平城中好了,可以作为一个长久产业,即便是往外转手,也能卖得快一些。”张应华沉声道。<br><br>“北平城中好是好,可就是太贵了,稍微好一点的二进四合院,就得二三百两银子,低于二百两银子的房子,又各有各的问题,只怕住起来也不舒心。”沈氏犹豫道。<br><br>张应华道,“这倒是无妨,不一定非要买二进四合院,普通的一进四合院,只要房子不破旧,四周没有恶邻,也不是不能考虑。我们一家子四个人,即便张含光娶了媳妇,也不过五口人,足够我们住下了。”<br><br>沈氏本来想说,张含光娶媳妇,看似只多了一个人,但他们夫妻俩若是生儿育女,等到了那些孙儿孙女一个个都长大成人,怕是这个一进四合院就不大够住了呀。<br><br>但她转念一想,一代人只管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