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电报发下来,恐怕一个月伙食费都不一定够。”
一个月伙食费不一定是多少,一般来说大概10块钱的样子,三分五一个字符,差不多能发300个字。
高振东摆摆手:“谢谢,没关系,这个事情比较急。”
其实也不是太急,急的是高振东的心态,他一直被自己脑袋里的知识所驱赶着,不停的往前赶。
在这个依然还贫穷落后、百业待兴的国度里,高振东希望自己知识搬运工的工作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得快些、再快些,散布的范围广些、再广些。
因为他知道,能全心全意做研究的时间,其实并没有几年。
所以在外人看来,他的成果已经很多了,但是他还是在各个专业方向上拔足狂奔,时不我待啊。
最终大概用了200多个字,加上地址什么的,这封电报果然差不多花了10块钱。
在电报员都替他肉痛的眼神中,高振东把这封电报发了出去。
发完电报的高振东,仿佛完成了一桩大事一般,心满意足的骑车回家,跑傻柱那儿蹭饭去了。
——
相对信件来说,电报的速度的确很快,电报是发往离目的地最近的邮电局的,接收,抄报,投递,一般情况下一两天就到了。
而高振东这封长长的特殊电报,也许也引起了对方邮递员的注意,投递非常及时,因此,第二天,向总就收到了高振东的回电。
看着这厚得跟一封信差不多的电报,向总还在疑惑是哪儿来的狗大户,拿电报当信写。
当他看到是京城第三轧钢厂发来的电报的时候,也有几分激动,三轧厂在这个项目里起到的作用,那是毋庸多言。
将电报几下拆开,向总认真的看了起来,想来高主任是有正事儿要说,看他的性格,应该不是把贺电写这么长的主儿。
电报的前面一部分,确实是贺电。
而后半部分,就让向总的精神一下提了起来。
复合肥这个东西,倒是还好说,本来就是都知道的,毕竟不管是否叫它复合肥,磷酸铵、硝酸钾、磷酸钾都是已经存在的。
而复混肥的想法,就让向总拍案叫绝了。
想法很简单,可是以前却没想到,这一下子提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