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高论!“指教谈不上,只是一些拙劣见解。”诸葛亮自谦了一句,说道:“免费发放建安犁、让百姓开垦的良田尽归私有,此举固然会大大提高百姓们垦荒的积极性,但并非是最佳之策。”
“拙以为以租借的形式,让百姓向朝廷借用建安犁与耕牛、种子;而偿还的方式就是将他们开垦出来的良田收取一小部分作为官田。”
“这样一来既能减少免费发放建安犁带来的不必要损耗,也不会减少百姓们垦荒的积极性,同时让百姓开垦出田地后能够耕种、让朝廷得到大量官田……”
诸葛亮侃侃而谈,将心中的想法尽数道出,随后向刘协躬身道:“草民拙见,让陛下见笑了。”
宣室之中,一片寂静。
郭嘉、贾诩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惊异之色,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拔高了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此人的确不凡。
而司马懿也很震惊,因为诸葛亮给出的建议比他提出来的要更加完善,而且更加高明!
“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司马懿盯着诸葛亮,牙关紧咬。
眼前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家伙,才能居然不比他差。
“孔明所言极是。”
刘协听完诸葛亮的建言,笑着称赞。
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消散了。
他本来担心诸葛亮太年轻了还没成长起来,但现在看来,他只能说丞相就是丞相,在处理内政这方面的确强悍。
如果内政评分总共一百分。
那诸葛亮绝对高达两百!
而且目前诸葛亮只有二十岁而已,让其提前六七年接触政治和国家大事,说不定会成长得比历史上更加恐怖。
想到此处,刘协心中十分期待。
等到高兴过后,他对郭嘉说道:“就按照孔明提出的方略去施行,此事需要尽快为之。”
“臣领命。”
郭嘉拱手应下。
刘协又看向诸葛亮,道:“孔明之才学,朕十分清楚。初到邺城,便封为常侍郎罢,日后与仲达、奉孝、文和他们一同参详政务。”
虽然刘协知道诸葛亮的才干有多强,但那是站在历史旁观者的角度上,其他人可不知道。
他现在是皇帝,如果随便征召一个人过来就直接委以高官重任,别说朝中的大臣了,恐怕就连郭嘉、贾诩他们都会有意见。
饭得一口一口吃。
现在的诸葛亮还需要历练和成长,所以他给予常侍郎的位置,无实权,却可以参详政务。
而且这种内朝的职位和外朝不同,天子可以随便任命,无人能够置喙。
等到日后诸葛亮的资历积攒得足够了,再把他放到外朝去掌握实权也不迟。
“臣,谢陛下隆恩!”
诸葛亮心中大震,当即出席来到宣室中央,向刘协叩首谢恩。
常侍郎,参详政务!
这等于直接进入了大汉帝国的核心,不仅能常伴天子左右,而且还能对国家大事提出意见和想法。
这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职位!
这一封赏,在郭嘉和贾诩的意料之中,但司马懿就不这么认为了,看着跪地谢恩的诸葛亮,他感到极不是滋味。
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