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尤其是在讨灭了乌桓、征服了高句丽之后,数以十万计的乌桓百姓都被迁入了幽州等地生活。这些人也是不能疏忽的。
刘协将奏折放在龙案上,并说道:“朕是想将这些异族百姓收归大汉不错,但我大汉是靠武力征服的乌桓,不能减少朝廷在他们心中的威严,让他们畏惧是必要的。”
郭女王只好不再多言。
而刘协也没有在意,他明白法正的小心思,无非是想要在他面前多多表现,赢得他更多的信任、更高的地位。
郭女王自然是明白甄宓为何露出如此神情,于是安慰道:“贵人无论如何还是要保重好身体,勿要让陛下太过牵挂,这碗药您先喝了吧。”
随后再进行第二道策略,给这些异族百姓分发土地,这是最快最好收买人心的办法。
“陛下,这是臣所写的《治乌桓三策十二疏》,里面是臣对治理乌桓百姓的一些愚见,请陛下过目。”
只要别互相攻讦就行。
“贵人当真是受陛下宠爱。”
法正微微张嘴,不知如何作答。
“朕是大汉的天子,朕有足够的心胸包容他们,但他们若不听话,朕也不介意将他们赶尽杀绝。”
贾诩躬身禀报道:“陛下,如今曹操已派人联络上马超,欲要与其结盟共抗朝廷。”
法正在提出这个问题前就已经料到了天子会这么问他,闻言精神一阵,直接从怀中中取出一份奏折。
朝堂当中人才济济,法正虽然有才能,但诸葛亮、司马懿、鲁肃等人论才华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自然想要更多地表现一下。
等到矛盾激化事情闹大后,再由朝廷出面安抚,比如惩戒闹事的士卒或者汉人、好言安抚那些乌桓百姓,展现出朝廷的态度。
“是的,贵人。”
法正的想法是通过展现出大汉对于异族的包容和优待,来收拢人心,减少乌桓对于大汉的敌意,方便同化。
这种事情虽然本来就存在,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法正的意思是主动把小打小闹演变成一场大矛盾。
冬季往往是难熬的,每到冬季都要冻死饿死许多人,虽然他已经提前下令让各地准备好赈济灾民,但其中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朕对这些乌桓百姓们已经足够优待,好处这种事,过犹不及,人心是很难被满足的。”
甄宓叹息一声,没有多说什么,从郭女王手中接过玉碗并一饮而尽。
法正所写这三策其实就代表了三个步骤。
在刘协看来其他方面都没问题,问题出在第二步。
“这份奏疏你回去好好钻研一番,然后再拿来让朕过目吧。”
她不想因为自己而拖累刘协。
诸葛亮深深一礼,无须上奏便可调动物资,这是天子给予他莫大的权力以及深深的信任!
“朕对他们若是太好,他们想要的会更多。”
异族终究是异族,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待异族就应该赶尽杀绝才是。
一个英明的君主,要善于听从谏言。
至少,不要让他太过担心。
甄宓脸上难掩虚弱之色,捂着有些昏沉的额头,用有些嘶哑的声音问道:“我这是怎么了?”
目送天子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