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减半。
没有人,张如京从宝岛喊来了三百多位技术骨干,还从白头鹰召回了一百多位。
从建厂到芯片试产,只花了396天。
三年建了六座厂,都达到了纳米级,拖拽着国内芯片产业至少前进了三十年,而中芯也成了全球第三大芯片厂。
在21世纪初布局十二寸产线的时候,以个人资源,找齐了白头鹰五大教会为他做人格背书,担保他所说的话都诚实可信,2007年12月的时候,拿到了45纳米产品的生产设备,仅仅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一年左右的时间,2009年1月1日,顺利拿到了32纳米生产设备的出口许可。
然而,台积电依旧没有放过张如京,时刻盯着,最后打起了专利官司。
在这场专利官司中,张如京的离职是双方达成和解饿的条件之一,于是乎,同年11月,和解方案出炉,中芯支付两亿美元现金和十分之一的公司股份,紧随其后便是张如京的‘自愿离职信’,辞去公司诸多职务。
在唐都前往魔都的飞机上,王东来脑海里将张如京的诸多信息回想了一遍。
而在王东来的身边,则是陈凌岳。
此次前往魔都见张如京,少不了陈凌岳。
毕竟他之前也和张如京没有交际,贸然上门也未必能见到。
陈凌岳则是不同,之前多少也是华威的2012实验室的人,门路不少,多打几个电话,还是能将和张如京的见面安排下来的。
“老板,张博士已经在去年六月于魔都创办了新胜半导体,总投资号称68亿美元,第一期投资23亿美元,目前已经过去半年多,想要说服张博士改变主意的话,恐怕有些难度!”
陈凌岳一路上都有些犹豫,不过最后还是壮着胆子,对王东来如此出声说道。
听到陈凌岳这么说,王东来看了看他,便好奇地问道:“你觉得我去见张博士是为了什么?”
陈凌岳没说出来之前,还有些犹豫,但是说出来之后,胆子就变大了。
“老板,咱们公司这两年不断地在半导体行业布局,这都是明摆着的事情,现在忽然要去见张老,很难不让人这么想。”
王东来并没有直接给予确切的回答,而是转过话题说道:“那我问你,你如果是我的话,你准备在见面之后怎么去说服张老。”
陈凌岳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会被王东来反拿过来问自己,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稍微沉思了一下,出声说道:“这一点需要知道老板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老板的目的是想要和张老一起创办半导体公司,我觉得悬,因为张老现在已经创办了新胜半导体,第一期已经开工了。”
“可要只是合作的话,那就简单了,我想以张老的性格和作风,应该不会拒绝。”
听到陈凌岳的回答,王东来略有好气地摇摇头,说道:“陈哥,没想到你现在也变了。”
陈凌岳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反驳什么。
两人就算是有私交,但也改变不了两人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的现实。
想了想,王东来便对陈凌岳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带着陈凌岳,就是因为接下来的工作,还需要陈凌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