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张总,对不住了!”<br><br>“咱们也是老朋友了,你也是股东。”<br><br>“估值的事我就明说了,三家里红杉开价最低,但依旧肯给到1150亿米元。”<br><br>前往会议室前,江皓是再度语重心长的跟高瓴的张总解释了一遍。<br><br>没错,高瓴资本张总这轮也有想追投的意思。<br><br>可惜报价上给不上去,最高只能给到950亿米元的估值。<br><br>再高的话,对高瓴来说资金链压力太大。<br><br>主做风投的资本方,到了D轮继续追投还是很吃力的。<br><br>1000多亿米元的D轮,哪怕是3%的跟投,也是30亿米元,折合人民币200多亿现金。<br><br>足够张总在国内投几百个A,B轮的企业项目。<br><br>哪怕高瓴资本管理的资金量超过700亿米元,但大都已经投入进企业与项目。<br><br>现金上一次性支出这么庞大的数额也吃不消。<br><br>跟红杉以及贝莱德资管还是有差距,更别提这次算是孤注一掷入场的高盛。<br><br>“唉~!江总,我明白。”<br><br>“就是有点不甘心,想做最后一次尝试,既然报价比不过别人,我也希望海鲸有更好的发展。”<br><br>各方的报价在融资结束之前不会公布,甚至要是哪一方有要求,可以完全保密融资的具体协议。<br><br>所以张总是并不知晓其他几方的报价,如今见江皓给出底价答案,也是甘愿认输。<br><br>会议室内,是最终三家对于融资金额,份额的约定,包括具体合同细节,以及资金交付的流程确定。<br><br>到底是笔巨额现金,江皓也不指望各方能当月把资金给齐。<br><br>但第一笔起码给到40%比例的现金,第二笔需要在三个月内给付,这是江皓能让步的极限。<br><br>关于细节的约定,最终是到下午3点多才最终得到几方的确认。<br><br>最终由各位代表签署协议。<br><br>海鲸的D轮融资比江皓预想中速度要快。<br><br>仅仅两天的时间便落下帷幕。<br><br>这一轮融资后,海鲸的估值来到了恐怖的1300亿米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