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商人和地方的官员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br><br><br><br>【他们一方面可以盘剥朝廷,牢牢把控着明朝的财政收支。】<br><br><br><br>【一方面又可以盘剥百姓,定期的瓜分百姓手中的资产。】<br><br><br><br>【例如因为白银的可靠性和便捷性,百姓更愿意将手中的资产兑换成为白银。】<br><br><br><br>【然而,当他们在缴纳税款时,又需要将手中的白银兑换成为粮食进行缴纳。】<br><br><br><br>【这一来一回过程中的价格波动,不仅为这些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操纵市场的空间,也进一步加速了整个王朝的结构性崩溃。】<br><br><br><br>......<br><br><br><br>永乐年间。<br><br><br><br>朱棣听着百姓纳税的这个过程,频频摇头,不禁对大明未来的财政十分担忧。<br><br><br><br>他早已明白,大明的宝钞制度迟早会崩溃。<br><br><br><br>民间的货币流通还是得靠黄金、白银和铜钱。<br><br><br><br>那要如何防止未来江南商人和地方的官员相勾结呢?<br><br><br><br>朱棣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朱瞻基。<br><br><br><br>毕竟这也是未来朱瞻基要解决的问题。<br><br><br><br>朱瞻基嘿嘿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br><br><br><br>“爷爷,这很简单啊!”<br><br><br><br>“大明的白银储备不够,倭国够啊!”<br><br><br><br>“咱们去倭国拿点就是了!”<br><br><br><br>他接着说道:<br><br><br><br>“未来的问题是,海外有大量白银,而大明实行海禁,商人为了巨大的利益才会与官员勾结。”<br><br><br><br>“咱们开海禁、废宝钞、拿白银。”<br><br><br><br>“一切迎刃而解!”<br><br><br><br>......<br><br><br><br>【其实早在1549年,25岁的张居正就已经敏锐的发现了明朝潜藏的种种问题。】<br><br><br><br>【所以他呈上了《论时政疏》,向嘉靖帝阐述了自已的改革大计。】<br><br><br><br>【遗憾的是,这份奏疏并未引起嘉靖帝的足够重视。】<br><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