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那段历史,和杨度一样经历如此曲折,身份如此多变的人,几乎找不出第二个。】<br><br>【虽然杨度一生经历复杂,但是他的奋斗目标倒是很纯粹。】<br><br>【就两个字,救国。】<br><br>【那么,该如何救国呢?】<br><br>......<br><br>永乐年间。<br><br>朱棣也在思索着这个问题。<br><br>若是他在那个清政府内忧外患、华夏民族备受欺凌的艰难时代,该如何救国?<br><br>必定要考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多个维度。<br><br>而这一切,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与实践,方能逐步摸索出最适合华夏民族发展的救国之道。<br><br>......<br><br>【救国之道,或在于文,或在于武。】<br><br>【从武这条路,已经被证明不可行。】<br><br>【因为杨度出身于军人世家,其祖父与伯父皆为显赫的高级军官,战功赫赫,甚至他爷爷已经战死沙场,但依然改变不了华夏被列强欺压的现状。】<br><br>【所以,杨度选择从文来挽救国家。】<br><br>【他勤学苦读,年仅17岁便考取秀才,次年又中举人。】<br><br>【在封建社会,就连考上秀才都绝非易事,更不用说中举。】<br><br>【曾国藩13岁参加科举,历经七次科举,直到22岁才中秀才。】<br><br>【“上帝之子”洪秀全,更是历经十五年科举不第,为此恨清朝朝廷一辈子,差点把大清都给灭了。】<br><br>【对比之下,杨度可以说是年少有为。】<br><br>......<br><br>在不同时空中,这些被点名的人,包括著名落榜生黄巢,还有无数科举屡次落第的人,此刻脸色皆略显尴尬。<br><br>他们内心疯狂蝈蝈。<br><br>行了行了。<br><br>已经知道杨度读书很棒很厉害了。<br><br>不用再拿他们做对比了!<br><br>......<br><br>【随后,杨度作为青年知识分子被清廷派去倭国留学,学习政治和法律。】<br><br>【当时去倭国的留学生很多都是为了出国“镀金”,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