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姓要交哪些税?”<br><br>顾思年怔然,翻了个白眼,这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点?是个人都该知道。<br><br>别忘了他以前是凤川县的典史,专门负责统计一县税赋。<br><br>不过顾思年这种毫不在意的表情让顾书砚有些不满:<br><br>“王爷,请认真回答!”<br><br>“好吧。”<br><br>顾思年只好无奈地说道:<br><br>“大凉六镇十三道,不对,现在应该是十四道了,各处税法都或有差别,但百姓赋税的大头主要有三部分:<br><br>首先是田赋,分为夏税和秋粮,百姓需要将地里的收成按比例上交朝廷,所交之物为粟谷与草料。<br><br>其次为人头税,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数量向当地县衙交税。<br><br>最后一种就是徭役,各地官府疏浚河道、修缮城墙,朝廷需要修建宫殿、新建城池等等,都需要征召一定数量的民夫,每家每户需要服从朝廷调派,及时服役。<br><br>除此之外还有盐税、铁税,商户还要专门的商税与关税,但大头就是前面提到的三点。”<br><br>“唔,说得很好。”<br><br>顾书砚点了点头,笑道:<br><br>“看来王爷对我朝税法极为熟悉啊。”<br><br>顾思年再度翻了个白眼:<br><br>“你到底想说什么?”<br><br>“今天我想说的是这种税法的弊端!”<br><br>顾书砚的神情变得凝重,沉声道:<br><br>“首先就是田赋!<br><br>百姓皆以实物缴纳至各地衙门,同样是稻谷,但成色优劣全凭县衙官吏的一句话:<br><br>说你品质不佳,那你要么将粮食全部背回去重新换,要么就多缴纳几口袋粮充抵劣质稻谷。<br><br>说你计量错误缺了半斗,你就得回家再背半斗米过来。<br><br>可多收上来的这些粮草有多少入了国库?很多都被当地官吏克扣、中饱私囊。<br><br>来往运输不仅消耗百姓人力,运输途中还有损耗,这无疑是一种浪费。<br><br>原本该缴纳一石粮,折腾到最后,百姓可能得拿出来一石半才能过了当地县衙这一关。<br><br>春耕秋收、百姓辛苦劳作一年,家家户户亏损半石,全天下又有多少粮食流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br><br>百姓受损、国库空虚,却便宜了中间那帮官吏?”<br><br>顾思年与第五南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