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王谋逆证据确凿,无可争议。<br><br>事情到这个份上,满门抄斩是唯一的结果。”<br><br>“可我不相信平陵王会谋反!”<br><br>顾思年的语气森冷了好几分:<br><br>“庆宁之乱,陛下被叛军包围,是平陵王拼死将其救出,而后又是平陵王领兵平叛,当时京城周边的大军皆听平陵王指挥。如果平陵王觊觎皇位,当时就可以选择不救太子,直接起兵,何必等这么多年?<br><br>又或者说是因为正隆初年的战事导致了陛下与平陵王之间生出嫌隙,起了谋逆之心。<br><br>那么当时平陵王就不会跟着尘洛昭返回京城、交出兵权,而是应该直接从北境起兵,攻打京城。<br><br>这两条路每一条都可行,可平陵王偏偏选择在自己被囚禁、兵权尽失的情况下谋反。<br><br>可能吗?”<br><br>几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br><br>平陵王是聪明人,又是一代帅才,怎么会在可能性最小的情况下谋逆呢?陛下派太子亲赴前线,谁都知道平陵王回了京城一定没好果子吃,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回去了,说明他从未想过造反。<br><br>顾思年负手起身,在屋中缓慢踱步:<br><br>“在我看来,此案虽然证据确凿,可细细想来却又疑点重重。<br><br>第一:渊龙营副将欧阳驯既然已经密报朝廷平陵王要谋逆,尘洛昭与司马仲骞不是应该第一时间抓捕平陵王以及各军主将吗?<br><br>为何四月初五一整天都风平浪静,没有抓捕任何一人,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br><br>从此举来看,尘洛昭与司马仲骞更像是要等两军造反,将罪名坐实。<br><br>第二:京军主力与风凌军遭遇,尘洛昭明明可以宣读圣旨、好言相劝、招降大军,为何一言不发就直接开战?<br><br>军伍之人,遭遇埋伏奋起反击是本能,京军只要一动手,风凌军前锋就只能投入战斗,这一战本可以避免。<br><br>第三:风凌军主力有四万余众,都是边关沙场磨炼出来的精锐,战斗力极为强悍,京畿四卫兵马也不过七八万人,以没打过仗的青壮为主。<br><br>他们怎么可能一战全歼风凌军?<br><br>若京军十几万兵马都有这样的战斗力,岂容北燕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