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提出疑问罢了。”<br><br>“儿臣倒是觉得沈大人有这样的疑问很合理。”<br><br>尘洛熙轻声道:<br><br>“绥庆道那些人是巨贪不假,大凉朝的官场像这样的人一定极少,但肯定还有。<br><br>就算清查不出五百万亩私田,三百万亩总该有吧?<br><br>太子殿下,您的数字会不会统计错了?”<br><br>“此乃国之大事,岂会弄错?”<br><br>尘洛昭极为不满地说道:“如果三弟与沈大人对这个数字有疑问,可以拿着账册比对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br><br>“陛下,微臣觉得有些许差错也是正常。”<br><br>吏部尚书司马羡迈前一步说道:<br><br>“绥庆道兼并土地的数目巨大,一来是因为当地官吏已经烂到了根子上,二来绥庆道毕竟是富庶之地,适合耕种的土地本来就多。<br><br>六镇十四道的疆土,大多都比绥庆道要贫瘠一些,私田数量自然会少。<br><br>为了推行合银法太子尽心竭力,亲力亲为,臣觉得不会有错。”<br><br>“太子殿下监理国政多年,如此大事定然不会有错。”<br><br>“是不是沈大人多虑了些?”<br><br>有了司马羡带头,不少文臣都站出来替太子帮腔,总之就一句话,肯定没问题!<br><br>就连尘尧也认为司马羡的说辞合理,看向沈儒道:<br><br>“爱卿办事仔细朕是知道的,但太子做事想来不会出错,若是爱卿不放心,下了朝可以去核对各郡县呈上来的数字。”<br><br>见皇帝都这样说了,沈儒只好应声道:<br><br>“微臣遵旨。”<br><br>“好了,那今日的朝会就这样。”<br><br>尘尧扫视满殿的臣子:<br><br>“还有事要奏吗?”<br><br>大家以为要下朝了,结果一名朝臣行出班列:<br><br>“陛下,微臣刑科给事中恒郑世元,有本启奏!”<br><br>文武百官纷纷投去了诧异的目光,所谓给事中就是专门弹劾人的,俗称言官,今日这朝会关你啥事?<br><br>尘尧眉头微挑:<br><br>“爱卿有何事要奏?”<br><br>郑世元往地上一跪,重重磕头,朗声高呼:<br><br>“微臣具本弹劾当朝太子,借推行合银法之际大肆打压异己、任人唯亲、纵容臣属侵吞各郡县田地!致使国内民怨四起、怨声载道!<br><br>臣冒死进谏,恳请陛下严查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