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嬴政有此疑问,各朝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疑惑,但很快主播就为大家揭晓了答案。<br><br>“可能大家有疑问,列强希望增开长江沿岸城市为通商口岸,为何要找两广总督,难道不是应该找两江总督谈判吗?”<br><br>“这是因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徐广缙对英国人的态度非常强硬。”<br><br>“徐广缙并没有履行条约承诺,如允许英国商人进广州做生意。”<br><br>“每当英国公使要求他允许英国商人进广州,他就以广州民众仇视英国人,出了事情自己可不负责为由予以拒绝。”<br><br>“而当时的英国政府由于正在打仗,也就没有出兵报复清朝。”<br><br>“这件事被道光皇帝知道后,他认为徐广缙扬我国威,大挫英夷的嚣张气焰,能力出众,因此便将天津及两江地区的外事处理权一并移交给了徐广缙。”<br><br>“1852年9月,徐广缙被调往湖南镇压太平军,叶名琛接任两广总督。”<br><br>“咸丰皇帝当时新君登基,延续了道光朝的很多旧例,依旧将上海、南京等地的外事处理权交给两广总督负责。”<br><br>“所以当英法美三国公使要求修约,增开长江下游沿岸城市为通商口岸时。”<br><br>“负责处理这件事的大臣便不是两江总督,而是两广总督叶名琛了。”<br><br>“那么叶名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很显然有徐广缙的样本在前,他自然要照葫芦画瓢,以强硬态度拒绝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修约要求。”<br><br>“三国公使见谈判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很是愤怒,便改谈判为明强。”<br><br>“一同坐着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直接找咸丰谈判。”<br><br>“面对三国的武力威胁,咸丰让人回复了几句模棱两可的废话。”<br><br>“并让三国公使返回广州找叶名琛商谈,自己已经授权给他了。”<br><br>“正常情况下,清政府这么推来推去,三国公使肯定直接命令军舰开炮了。”<br><br>“不过由于英法当时正在与沙俄打克里米亚战争,无兵可派。”<br><br>“美国也因为蓄奴问题存在打内战的可能,也无力发动远征,于是修条约一事就此搁置。”<br><br>李世民:清朝的皇帝太过目中无人,鼠目寸光,也难怪被外国欺负这么惨了。<br><br>不管是道光皇帝,还是咸丰皇帝,这两皇帝的表现都让他万分无语。<br><br>他就没有见过这么愚蠢的皇帝,完全就是一副昏君的做派。<br><br>只是因为臣子对英国人态度强硬,清朝皇帝就认为扬我国威,挫败了英国的嚣张气焰。<br><br>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愚蠢,面对敌人的强大却还一副无知自大的样子,有此劫难也属活该。<br><br>实力如此悬殊,清朝皇帝不奋发图强,努力变得强大。<br><br>完全都没有意识到双方实力的差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愿意醒来。<br><br>这种没脑子的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上位的。<br><br>现在英法美三国公使因为事情耽误了,没有功夫攻打清朝,把修约的谈判就此搁置。<br><br>他不用想也知道,清朝皇帝肯定洋洋得意,还以为是自己吓退了敌人。<br><br>“得知洋人悻悻而归,京城朝堂上不少官员自我感觉良好。”<br><br>“他们认为当年之所以战败,并不是英国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奸臣误国。<br><br>“主战的林则徐惨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br><br>“主和的官员贪生怕死,出卖国家的利益,以至天朝大军在战场上未能发挥实力。”<br><br>“现如今朝廷政治清明,咸丰皇帝又是明君圣主,如果再开战必定能痛揍洋鬼子。”<br><br>“总之,之前的战败都是技术性问题,是可以调整的。”<br><br>“如果再打一场,胜负犹未可知。”<br><br>“1856年9月,太平天国爆发内乱,杨秀清、韦昌辉等一众太平天国高层在内乱中被杀害。”<br><br>“受内乱影响,太平天国的实力大大下滑。”<br><br>“得知消息后,清政府上下拍手称快,咸丰也对未来充满憧憬。”<br><br>“然而还没等咸丰高兴两天,英国人又找上门了。”<br><br>“1856年10月,英国驻华公使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作出书面道歉。”<br><br>“并保证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否则英国海军将采取军事行动。”<br><br>咸丰被主播一顿损,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整张脸当即就垮了下来。<br><br>他一开始还不知道外国实力的强大,现在从主播口中知道了英法联军的强大。<br><br>也不怪他对英法联军实力判断错误,主要是他也没有想到英法联军能够攻破京城。<br><br>毕竟英法远在欧洲,距离大清万里之遥,派遣过来的兵力也有限,只有数千人。<br><br>想想大清地大物博,老百姓有亿万万之多。<br><br>这种情况下,要不是现在主播告诉他未来的历史走向,他是真的不敢相信英法联军凭借这数千人攻破了京城。<br><br>目前大清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太平天国,没有多少功夫注意英法联军,倒是让英法联军钻了空子。<br><br>现在看他对英法联军实力的错误判断,显得他像是小丑一般,恨不得找一個地缝钻进去。<br><br>“所谓亚罗号事件,前因后果大致是这样的。”<br><br>“1856年10月8日,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停泊在广州黄埔。”<br><br>“巡河的清军水师发现亚罗号的执照已经过期11天,便登船搜索,扣留了12名涉嫌走私的中国水手。”<br><br>“这艘亚罗号船主是中国人,但注册地在香港,受英国法律保护,船长也是英国人。”<br><br>“船长见清军押走了自己的船员,随即联系了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br><br>“领事知道后赶到现场要求清军按《虎门条约》的规定,将扣押的嫌犯先送到英国领事馆受审,然后再由英国官员酌情引渡给清政府。”<br><br>“代理领事的要求其实并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