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44章 一场乌龙引发的政变

第244章 一场乌龙引发的政变

担。”

    “中年丧夫,26岁的时候老公咸丰死了,而26岁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中年了。”

    “最后是晚年丧子,等到她40岁,好不容易把儿子同治培养出来,等到儿子亲政了,自己就可以退休享清福了。”

    “却不曾想同治又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当人生三大不幸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时,大部分人的心态都会是崩溃的。”

    “若是心理素质差,40岁的慈禧估计就抑郁而终了。”

    “不过慈禧靠着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是挺了过来,她把4岁的光绪抱到宫中,从头开始培养。”

    慈禧:我的内心要是不强大,我也走不到如今的地步。

    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她不禁唏嘘不已,感慨良多。

    从小时候父亲去世,她就知道自己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

    好不容易有咸丰皇帝当作依靠,结果还没享几年福,咸丰皇帝就去了,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

    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她独自一人应对朝堂的政局,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她也可以享享清福了。

    可万万没想到,厄运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

    接连遭受打击,要是一般人,可能就抑郁而终了。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清王朝。

    现如今的大清帝国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灭亡。

    她要是不能振作起来,那大清帝国将群龙无首,灭亡得更加迅速。

    “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作为大清帝国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光绪是慈禧的亲妹妹婉贞所生。”

    “而慈禧平生与婉贞的关系最为要好,能好到什么程度呢?”

    “据记载婉贞死的时候,慈禧亲自去看望,觉得婉贞陪葬的规格太低,当场暴怒。”

    “然后亲自带着太监把他们家里里外外搜了一遍,把所有的好东西全给妹妹陪葬。”

    “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几度情绪失控。”

    “慈禧如此在意自己的妹妹,对光绪自然差不到哪里去,而这只是光绪与慈禧在娘家这一层上的关系。”

    “而以夫家的关系来说,光绪的父亲是慈禧老公咸丰的弟弟,光绪就是慈禧的侄子。”

    “所以无论从娘家的角度还是从夫家的角度来说,光绪都是慈禧最亲的人。”

    “她不跟光绪亲,还能跟谁亲呢?”

    “她不扶持光绪当皇帝,还能扶持谁来当皇帝呢?”

    “所以在培养光绪这件事上,慈禧是格外用心的。”

    “据史载,光绪进宫后身体不好,肚脐眼经常是湿的,慈禧便天天用纱布给光绪不停的擦。”

    “光绪怕打雷,慈禧就天天抱着他睡觉。”

    “一旦光绪被雷声惊醒,慈禧便会紧紧抱着光绪,不使他受到惊吓。”

    “慈禧当时对光绪的照顾细微到了每顿吃什么,每天穿什么,慈禧都要亲自过问。”

    “后来等到光绪长大些,开始读书习字了,慈禧也是手把手的教光绪写字。”

    李世民:还以为慈禧和光绪一直势同水火,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段温情的故事。

    之前为了变法,慈禧和光绪一直闹得很缰。

    可如今看来,慈禧和光绪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恶劣,至少慈禧是真心实意的对待过光绪的。

    不管是用纱布擦拭肚脐眼,还是抱着怕打雷的光绪睡觉,都足以说明慈禧对光绪的爱丝毫不弱于亲生母亲。

    看到两人的感情一开始那么深厚,可后来却闹得形同陌路,他惋惜的摇了摇头。

    两人之所以有今天,说到底也是为了权力之争。

    只能说在权力面前,亲情都要靠边站。

    不过从政治能力方面来说,权力在慈禧手中要比光绪好得多。

    他已经见识到了光绪的无能,要是光绪掌权变法维新,对天下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经过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到了1887年,光绪16岁的时候。”

    “慈禧也做出了重要决定,为光绪举行亲政典礼,并宣布归政光绪。”

    “按照正常程序,慈禧应该在光绪18岁大婚后再宣布归政。”

    “所以当慈禧提出这个想法后,大臣们都十分紧张。”

    “当时的大清风雨飘摇,没有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掌舵,国家怎么往前走?”

    “把国家交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显然不合适。”

    “面对大臣们的极力挽留,慈禧只好又训政了两年。”

    “但到了1889年,当光绪年满18岁的时候。”

    “慈禧坚决交出了大权,跑到颐和园养老去了。”

    “只是在养老的同时,每每遇到大事,慈禧都会亲自为光绪把关。”

    “等到光绪完全成熟了,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光绪了。”

    “由此看来,至少在那个时候,慈禧并不贪恋权力。”

    “当然大家可能会认为慈禧当时是迫不得已才交权,可是如果站在慈禧的立场,就能发现慈禧做这个决定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时的慈禧已经54岁了,为大清操劳了近30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慈禧感到累了,她把权柄交给光绪,自己去养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决定。”

    “站在常人的角度来说,慈禧对光绪的抚育之情并不比亲生母亲差。”

    “而慈禧也认为光绪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把权柄交给儿子很放心。”

    “如果剧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慈禧就会成为第二个孝庄,前后培养了大清的两代君王,最后功成身退。”

    “只可惜孝庄培养的是顺治和康熙,而慈禧培养的却是短命的同治和胡闹的光绪。”

    吕后: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理解慈禧的想法。

    慈禧把光绪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在光绪大婚后选择把权力交还给光绪。

    在她看来,慈禧的这个决定再正常不过了。

    毕>>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重生96:权力之巅同枕异梦乡村快活小傻医抗战之烽火燃血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