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袁世凯宣誓就职的第二天,他抛出了草拟已久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个临时约法规定,民国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
“所谓内阁制,就是内阁总理有权,大总统无权。”
“其实革命党一开始的想法是效仿美国搞总统制,但面对眼下的局势,如果继续实行总统制,袁世凯必将独揽大权,于是孙中山也只能出此下策。”
“在孙中山看来,就算袁世凯在北京做大总统也没关系,只要搞内阁制控制住议会,他也只是个虚位傀儡。”
“面对孙中山的出招,袁世凯并没有立即回应。”
“袁世凯知道宪法可以改,但权力的关键在于兵权。”
“所以袁世凯没有第一时间与孙中山打嘴炮,争论朝令夕改是否合理,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整顿军队上。”
“当时北方的军队挺多的,但派系复杂,袁世凯搞不清楚哪些人拥护自己。”
“为了理清基本盘,顺便敲打异己,袁世凯将原来的北洋第一到第六镇重新命名为陆军第一到第六师。”
“除此之外,袁世凯又将明确效忠自己的几支部队编为六个师。”
“这十二个师师长大多都是北洋故人或是北洋旁系,反对革命,属于袁世凯的基本盘。”
“理清了自己的基本盘,袁世凯随即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将北洋系一众将领全部高升。”
“其中赵秉钧出任内阁总理,这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
“段芝贵任拱卫军总司令,掌握京城的卫戍部队。”
“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节制全国陆军。”
“冯国章出任军事处处长,执掌禁卫军。”
“北洋之龙王世珍属于保皇派,清帝退位后,为了表示忠于清政府,主动辞职回家歇着去了。”
“稳定了后方,袁世凯请梁启超组建民主党,负责即将到来的大选。”
孙中山:我拿出责任内阁制,就代表我有十足的把握控制议会。
既然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已经无法避免,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了。
能够有效避免袁世凯独揽大权的,就是施行责任内阁制的政体。
袁世凯一旦当选总统,实行美国的总统制,只会让袁世凯的权力空前高涨。
所以为了牵制袁世凯的权力,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责任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他对此有着十足的把握,相信自己多年的经营可以压制袁世凯。
不管是参议院的票数,还是众议院的票数,他自信能够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只要他控制了参议院和众议院,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就无足轻重了。
不过唯一让他感到担忧的,就是袁世凯手中掌握着战力强大的北洋军。
他担心袁世凯一旦不满意投票,就会直接动用武力。
到了那时候,他们革命党人怕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只能选择束手就擒。
“按袁世凯的设想,先来文的,选赢了,便罢了。”
“失败了也不怕,反正自己手上有兵,到时候武力解决问题。”
“见袁世凯在调整,革命党也进行调整。”
“1912年8月,宋教仁将一盘散沙的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此后,宋教仁亲自出面在安徽、上海、江浙等地演说,为大选造势。”
“1912年12月10日,初选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选举方面,宋教仁比梁启超还是技高一筹。”
“1913年1月,各省陆续开票,众议院的596个席位,国民党占到269席。”
“参议院的274个席位,国民党占到123席。”
“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一共占有392席,虽然没有过半。”
“但袁世凯控制的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三个党加起来的席位只有223席,远低于国民党。”
“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众两院,因此国民党赢,组阁已成定局。”
“看到这个结果,袁世凯依旧不着急,反正首都在北京,宋教仁要到北京组阁。”
“而北京又是自己地盘,到时候不怕国民党能翻天。”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动身北上组阁,不料在上海北站遇刺身亡。”
“几天后,凶手落网,警察从其家中搜出他与赵秉钧通电的铁证。”
“国民党人一下子就沸腾了,说这绝对是袁世凯指使的!”
“见国民党将矛头对准自己,袁世凯公开回应。”
“自己不知情,就算是北洋系干的,也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自己很无辜。”
“其实宋教仁遇刺这事究竟是袁世凯指使的,还是赵秉钧揣摩上意,自作主张。”
“亦或许是国民党自己人干的,意在嫁祸给袁世凯,已不可考证。”
刘彻:不管什么时候,手上有武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倒是挺疑惑的,没想到支持袁世凯的人远不如支持国民党的。
按理来说,袁世凯最后推翻了清政府,赢得了万千老百姓的赞赏。
凭借这么巨大的政治资产,支持袁世凯的人应该更多才是。
可最终的结果,却出乎他的预料,让他大为不解。
这只能说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更加深入人心,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他倒是非常好奇,孙中山的革命党究竟是怎样赢得人心的。
除了对孙中山感到好奇,他同样对责任内阁制这种政体深感兴趣。
责任内阁制和他大汉的皇权制度完全不一样,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皇权制度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而责任内阁制则完全不同,由少数服从多输。
不知为什么,他仿佛天生就对责任内阁制度有抵触情绪。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皇权制度,还是责任内阁制度,都必须牢牢控制着兵权。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没有武力保驾护航,什么政体制度都不管用。
&nbs>> --